現代奴隸制「仍然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人權問題」。
英國前首相特雷莎梅表示,她本周成立了一個新的全球委員會來解決現代奴隸制和人口販運問題。
現代奴隸制和人口販運全球委員會的目的是向各國政府施加壓力,要求將這一問題重新納入其政治議程的首要位置,因為現代奴隸制在全球範圍內的增長令人震驚。
您可能不會立即將這種現象與歐洲聯繫起來,但這裡的流行率也在上升。
據認為,全球 5,000 萬現代奴隸制受害者中,光是法國就有 135,000 人。
根據全球奴隸指數和聯合國估計,自 2016 年以來,由於各行各業面臨日益複雜的全球挑戰,被迫工作或結婚的人數從 4,000 萬人增加了約 1,000 萬人。
氣候變遷、數百萬人日益數位化的生活方式、衝突和 COVID-19 進一步加劇了這些脆弱性。
這場大流行加劇了現有問題,同時產生了新問題——從獲得醫療保健和疫苗的機會不平等,到整個歐洲經濟不安全感的加劇。
氣候變遷對農業和糧食生產產業的負面影響導致貧窮和糧食不安全程度急劇上升,並導致一些人流離失所。
該指數發現,這種絕望的流亡可能導致非洲大陸出現更多的剝削和強迫勞動。
衝突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委員會表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增加了現代奴隸制的風險,因為該國境內和整個地區出現大規模流離失所和強迫移民。
他們發現,近年來,俄羅斯和土庫曼斯坦在打擊現代奴隸制和人口販運方面採取的行動最少。
排名的另一端是英國,其次是荷蘭和葡萄牙,他們在解決這個問題上最主動。
儘管調查結果顯示,歐洲在解決全球供應鏈中的強迫勞動問題上採取的行動是全球範圍內最多的,但這也不全然是好消息。
委員會表示,在所有國家,政府必須解決重大差距,包括擴大為最弱勢群體提供安全和正常的移民途徑,以及解決對移民和其他邊緣群體的潛在歧視。
他們希望一些在該指數上得分特別差的歐洲國家能夠聽取這項建議。
據估計,在俄羅斯和烏克蘭,目前每 1,000 人中就有 13 人和 12.8 人淪為奴隸。
馬其頓的人均奴隸數為 12.6,白俄羅斯的人均奴隸數為 11.3,阿爾巴尼亞的人均奴隸數為 10.8。
儘管英國、荷蘭和葡萄牙都在積極努力應對這種情況,但只有荷蘭躋身奴隸制最少的前 5 個國家之列。
富裕的中歐和北歐國家瑞士和挪威(每 1000 人中只有 0.5 人遭受奴役)緊隨其後的是德國、荷蘭和瑞典,這些國家每 1000 人中只有 0.6 人遭受奴役。
該委員會由特蕾莎·梅擔任主席,成員包括人權組織「自由行走」創始人格蕾絲·福雷斯特等知名人士。納斯林·謝赫(Nasreen Sheikh)是現代奴隸制的作家和倖存者,索菲·奧蒂安德(Sophie Otiende)是結束現代奴隸制全球基金的首席執行官。
他們的共同目標是堅定並支持各國履行結束現代奴隸制和根除全球供應鏈中強迫勞動的承諾。
他們希望在 2030 年消除現代奴隸制和人口販賣。
不過,這可能是一場艱苦的戰鬥。
「今天生活在現代奴隸制中的人數比人類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多。這些犯罪行為存在於我們所有的社會中,並且不分國界,也不尊重管轄權。然而,與其他侵權行為相比,我們的集體反應能力極其薄弱”,特蕾莎·梅承認。
在聯合國最近舉行的永續發展目標(SDG) 高峰會之前,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指出,有關強迫勞動、現代奴役和人口販運的永續發展目標中只有15% 步入正軌,其中許多目標似乎「正在倒退」。
在 9 月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峰會上,古特雷斯呼籲各國政府和其他利益攸關方「拿出具體計畫和建議來加快進展」。
委員會表示,它有三個明確的目標:提供高級別政治領導、調動證據和知識庫以及促進和促進國際合作和夥伴關係。
他們還將讓那些擁有豐富經驗的人參與這項高風險項目的治理和工作,並將於 2025 年春季提交有關古特雷斯變化的初步報告。
該委員會目前得到英國和巴林政府的支持。
在這個中東國家,現代奴隸制的脆弱性為 40 分(滿分 100 分)。
委員會表示,其他國家有機會成為共同召集人,並任命更多委員,目前,他們對根除現代奴隸制和人口販運即將到來充滿希望。
「毫無疑問,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採取集體行動來解決現代奴隸制問題。當政策制定者、行業領導者和活動人士受到最接近問題和受問題影響最嚴重的人的聲音指導時,真正的變革機會就出現了”,Sophie Otiende 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