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別無選擇。薩曼·裡茲萬(Saman Rizwan)寫道,如果它想保持相關性並在提供人類生存所需的解決方案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它就必須重新考慮其地緣政治的神經質。
從表面上看,今年的G20似乎是成功的。但在公關宣傳和友好握手的背後,G20 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暴躁。
而它無法解決破壞議程的爭端最終將導致歐盟的無關緊要和消亡。
畢竟,世界正面臨一系列相互競爭的緊急情況:不斷升級的氣候危機、各種人道主義災難、看似無休無止的烏克蘭-俄羅斯戰爭,以及COVID-19持續的經濟影響——所有這些都需要二十國集團的外交影響力來解決。
但遺憾的是,今年在印度首都舉行的G20看起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平淡,根本缺乏變革性的優勢,甚至讓集團處於外交冷戰的邊緣。
這不僅是因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在整個歐盟地區造成了明顯的斷層線,也因為人們發現對變革性氣候行動的承諾並不充分,而且沒有提及逐步淘汰石油和天然氣的關鍵淨零目標。
這是因為二十國集團未能解決災難性的地緣政治分歧,特別是日益加劇的領土爭端,這些爭端正在撕裂國際合作的結構。
如果G20不能解決地緣政治問題,誰能解決?
早在今年峰會前夕,中國就發布了 2023 年標準地圖,威脅要破壞印度總統莫迪的重要國際時刻,該地圖將俄羅斯和印度的部分地區以及整個南海列為中國領土。
中國的擴張主義傾向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在二十國集團重大時刻前夕針對擁有核武的印度,導致中國總理習近平明顯缺席,這應該是國際社會的一個危險信號。
看吧,莫迪可能聲稱「G20不是解決地緣政治問題的地方」。但 G20 成員的 GDP 佔全球的 70% 以上,人口占全球的一半,並且是前五個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
如果這個每年聚集在一起的國家集團都無法解決地緣政治問題和領土爭端,那麼誰能解決呢?
這一點在南海問題上表現得特別明顯,中國的敵對侵略正在威脅區域穩定和經濟安全。
中國在緊張局勢升級中扮演的角色
該地區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蘊藏著價值數十億歐元的石油和天然氣。
但幾十年來,中國一直在竭盡全力保護其對整個南海的可笑的「九段線主張」——儘管該主張在 2016 年被仲裁法院駁回,但中國仍在大肆宣揚這一主張。
多年來,中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和好戰性激增。
近幾個月來,該國被指控在有爭議的島嶼上建立軍事基地,甚至騷擾鄰國的漁船和海岸警衛隊船隻。不斷升級的緊張局勢很容易變得致命。
例如,1974年和1988年,中國和越南就南海爭議領土發生了致命衝突。
美國總統拜登在 G20 峰會後前往越南宣布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 — 這是一項促進這兩個昔日宿敵之間關係的歷史性協議,這或許並非巧合。
畢竟,沒有東協國家的支持,就不可能削弱中國對該地區的堅定控制。
蘇祿蘇丹國日益離奇的案件
但拜登的舉動只是冰山一角,其他G20成員必須建立新的夥伴關係,幫助東協不僅擺脫中國的經濟陰影,而且團結起來反對中國的分裂戰略。
這意味著世界領導人必須在調解阻礙南海團結的長期爭端方面發揮更突出的作用。
例如,在涉及不復存在的蘇祿蘇丹國的爭議仲裁案結果之後,馬來西亞和菲律賓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
2013年,蘇丹國武裝分子與馬來西亞安全部隊在沙巴發生衝突後,馬來西亞據稱停止向蘇祿人支付殖民時代的土地租賃費,蘇祿繼承人獲得了150億美元(140億歐元)的獎勵。
該裁決最終被撤銷——甚至涉案的西班牙律師在國內也面臨刑事指控——但這起案件凸顯了數十年來懸而未決的領土爭端如何在地區緊張局勢加劇期間破壞重要的伙伴關係。
G20要生存就必須停止猶豫
G20別無選擇。如果它想保持影響力並在提供人類生存所需的解決方案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它就必須重新考慮其地緣政治的神經質,並為中國的帝國主義議程提供製衡。
這意味著外交夥伴關係不應該在G20之後發生在幕後,而應該發生在世界面前的舞台上。
這也意味著G20國家應將言論轉化為行動,鞏固期待已久的經濟貿易協定和多年來不確定的軍事聯盟。
畢竟,G20成員之間有豐富的經驗可供借鑒,這將為建設性外交提供強大的平台。
想想拜登與日本和韓國的新三邊協議,或美國如何斡旋苦鄰以色列和黎巴嫩之間的談判,以敲定一項利潤豐厚的海事協議,以解決對海底天然氣田的複雜主張。
最終,如果二十國集團成員無法找到緩解日益嚴重的領土爭端的方法,那麼他們不僅無法應對全球最大的挑戰,而且他們的猶豫不決也將最終導致世界乃至我們世界的滅亡。
薩曼‧裡茲萬 (Saman Rizwan) 是一位駐英國的南亞事務分析師。身為記者和評論員,她經常為《南華早報》、《外交家》、《國家報》、《富比士》和《新聞週刊》等刊物撰稿。
在歐洲新聞台,我們相信所有觀點都很重要。聯絡我們:查看@euronews.com發送推介或意見並參與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