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於週五上午抵達蒙古,鼓勵世界上最小和最新的天主教社區之一。
這是教宗首次造訪這個亞洲內陸國家,正值梵蒂岡與蒙古兩個強大鄰國俄羅斯和中國的關係再次緊張之際。
教宗方濟各乘連夜飛行飛經中國領空抵達蒙古首都烏蘭巴托,為教宗提供了向習近平主席致賀電的難得機會。梵蒂岡禮節要求教宗在飛越外國時發送這樣的問候。
方濟各在致習近平的電文中表達了「向閣下和中國人民的良好祝愿」。
方濟各說:“我向你們保證,我會為國家的福祉祈禱,並向你們所有人祈求團結與和平的神聖祝福。”
善意的姿態
儘管兩國關係緊張,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這一問候體現了「友好和善意」。
王毅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願繼續與梵蒂岡相向而行,進行建設性對話,增進了解,累積互信,推動雙方關係改善進程。
抵達後,使用輪椅的方濟各在停機坪上受到了戴著頭盔的儀仗隊和蒙古外交部長的迎接,並從一位身著傳統服裝的婦女手中品嚐了乾酸奶,以示歡迎。他沒有發表公開評論。與聚集在停機坪上的牧師和其他人一起,數十人從機場航站樓觀看了他的到來。
週四晚間,方濟各在前往蒙古的途中對記者表示,他期待著訪問這個人口稀少但文化需要你的感官才能理解的國家。
他在 ITA 包機上說道:“這裡的居民很少,人口雖少,但文化卻很大。” “我認為嘗試理解這種漫長而巨大的沉默,理解它的含義,但不是從理智上,而是用感官,對我們有好處。”他補充說:“蒙古,你用你的感官就能理解。”
教宗方濟各將與蒙古總統和總理進行正式會晤,並在蒙古政府、文化和商界領袖面前發表講話,隨後方濟各將首次會見主教、神父和修女,他們構成了一個由1,450 人組成的小型天主教社群的骨幹力量。
雖然基督教在該地區存在了數百年,但自 1992 年蒙古擺脫與蘇聯結盟的共產主義政府並將宗教自由寫入憲法後,天主教會才在蒙古獲得批准。
從那時起,羅馬教廷和蒙古就建立了外交關係,包括特蕾莎修女慈善傳教修女會在內的少數傳教士團體在這個小小的社區誕生的前三十年裡一直在培育它。
四位仁愛傳教修女修女-來自盧安達的珍妮‧弗朗索瓦絲 (Jeanne Francoise);來自韓國的 Chanmi;來自斯洛伐克的 Viera 和來自印度的 Suder — 在烏蘭巴托北郊經營一家療養院,可容納 30 張床位。在那裡,他們為患有精神或身體殘疾、無家可歸、無證照或受到家人排斥的老年人提供護理。
珍妮·弗朗索瓦修女錶示,方濟各來到蒙古是一種榮幸,她說她以前住在羅馬時曾見過他一次,但從來沒有像在蒙古那樣「親密」。
教宗方濟各長期以來一直讚揚傳教士的工作,並試圖透過拜訪他們並鼓勵他們的工作來重振整個教會的傳教重點。他在蒙古的首要活動之一是周六下午在首都聖彼得和保羅大教堂主持與傳教士的會面,最後他為一個新的教會經營的慈善機構揭幕,以幫助蒙古最貧困的人。
「我想讓人們知道,蒙古也存在天主教、天主教會和天主教信徒,」蒙古神父桑賈賈夫·策倫坎德(Sanjaajav Tserenkhand)牧師在大教堂外說道。他說,他希望方濟各的訪問也能向蒙古人表明基督教不是“外來宗教”,而是紮根於這個國家。
樞機主教喬治·馬倫戈
阿根廷教宗長期以來一直優先訪問他所謂的外圍地區的天主教社區,遠離天主教的全球中心,轉而向天主教徒往往佔少數的小教堂傳教。他從領導人中選出樞機主教,以顯示擁有13億人口的天主教會的普遍影響力,其中包括蒙古教會領袖喬治·馬倫戈樞機主教。
馬倫戈最近訪問羅馬時告訴記者:“他的心燃燒著對普世教會的愛,尤其是她生活在少數群體背景下的教會。” 「這就是他千里迢迢來到蒙古的美妙意義。」
教宗方濟各為期四天的訪問的另一個主要重點是強調蒙古不同信仰共存的悠久傳統。著名創始人成吉思汗領導下的蒙古帝國以寬容其所征服的不同信仰的人民而聞名,方濟各週日主持宗教間會議時可能會強調這一傳統。
受邀參加的有蒙古佛教徒(他們在這個擁有 330 萬人口的國家中佔多數),以及猶太教、穆斯林和神道教代表以及過去 30 年來在蒙古建立存在的基督教會成員,其中包括俄羅斯東正教。
外交走鋼絲
這次會面可能使方濟各能夠再次向大力支持克里姆林宮烏克蘭戰爭的莫斯科宗主教區致以問候。方濟各試圖在外交上走鋼絲,不與莫斯科對抗,這符合梵蒂岡在衝突中保持外交中立的傳統。
在訪問前幾天,他對俄羅斯帝國歷史的讚揚激起了烏克蘭的憤怒,梵蒂岡堅稱這些評論絕不支持莫斯科目前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
雖然梵蒂岡堅稱方濟各將前往蒙古——而不是中國或俄羅斯——但中國問題將永遠存在:一群中國天主教徒以及俄羅斯天主教徒預計將參加週日在草原競技場舉行的方濟各彌撒但北京對宗教少數群體的鎮壓仍是此行的背景。
此外,中國對達賴喇嘛的反對可能會凸顯出來,因為蒙古佛教與西藏的血統密切相關,並且傳統上崇敬達賴喇嘛。方濟各以會見世界各地的宗教領袖為標誌,但迄今為止,由於擔心激怒北京,他沒有會見這位流亡的藏傳佛教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