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事件之間有什麼相似之處?雖然騷亂的根源——郊區年輕人在警察檢查期間死亡——很相似,但社會背景卻不同。
溝通管道也發生了巨大的發展,使得訊息能夠不經過濾地即時傳播。
2023年的暴動比2005年更加激烈
2005年秋天,法國經歷了三週的騷亂,最初集中在巴黎地區所謂的「敏感」郊區,隨後蔓延到該國其他地區。
憤怒的起因是10 月 27 日,克利希蘇布瓦附近兩名青少年死亡(塞納-聖但尼省)- 扎耶德和布納 - 他們為了躲避逮捕而在法國電力公司的變電站避難,結果觸電身亡。
他們的死亡與幾個月前另外兩名未成年人的死亡相呼應,並導致了城市暴力。超過 10,000 輛汽車被縱火,許多建築物被摧毀,數十名警察、憲兵和示威者受傷,6,000 多人被捕。騷亂還造成三人死亡,其中兩人死於火災。
在2023 年 6 月 27 日,歷史重演了納赫爾之死一名 17 歲的法裔阿爾及利亞人,據稱因拒絕與當局合作而被警察開槍打死。
根據內政部公佈的最新數據,隨後八天的城市暴力造成的破壞與2005年持續三週的騷亂一樣多,動員的安全部隊也更多。
重複的場景
2023 年和 2005 年的暴動並不是法國近代史上發生的唯一起義。
社會學家弗朗索瓦·杜貝自 20 世紀 80 年代初以來,他統計了大約 40 起騷亂,他說,同樣的場景重複發生讓他感到震驚:「每一次,都會出現警察失誤,每一次,都會出現針對公共設施、警察局、學校、市政廳的暴力行為。每一次,都會以搶劫告終。每一次,民選代表和鄰裡協會的聲音都不會被聽取。
社會學家法比安張同意:「同樣的問題再次出現,即非常頻繁的逮捕,給人一種事情即將失控的印象,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因為這都是慢性的。不幸的是,工薪階層社區因與警察發生衝突而死亡的事件每年都會發生。這反映了一種非常垂直的關係,帶有懷疑的邏輯,警察經常盲目地介入。
感覺「被忽視」的年輕人
2005 年,就像 2023 年一樣,許多 16 歲和 17 歲的青少年走上街頭表達他們的憤怒和不滿。
「無論對錯,只有少數內城區的年輕人感到自己陷入了僵局,他們感到失望,而且在內心深處,他們覺得自己已經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了。這些年輕人周圍沒有足夠的成年人存在””,Fabien Truong 解釋道。
這些問題是深刻的:社區的貧民窟化、不穩定、失業、國民教育系統的失敗、種族主義、歧視和犯罪都是最常被提及的症狀。
弗朗索瓦·杜貝也強調了參與城市暴力的年輕人周圍的空虛感:「暴徒的背後,沒有組織,沒有政黨,沒有工會,沒有清真寺,什麼都沒有。特點是政治真空。為社會中心和青年中心竭盡全力的市長,可以仍在說話,但他對著真空說話。
2023年,社群網路加速發揮作用
正如 François Dubet 所解釋的那樣,2005 年還不存在的社交網絡也發揮了催化作用:「納赫爾的謀殺案被拍下來。因此,每個公民都能看到一名警察揮舞著左輪手槍指著一個開車男孩的頭部。2005年,沒有人看到任何東西,一切都被解釋和討論。
社交網路上播放的破壞和搶劫場景引起轟動並產生滾雪球效應:“我們可以看到這是階段性的影響(…)更重要的是,網絡改變了我們看待當今警察與公眾之間關係的方式””,Fabien Truong 指出。
2023 年更具爆炸性的社會環境
今年的社會背景似乎比 2005 年更具爆炸性。退休金改革。
該國仍以黃背心反對工作不安全和社會不公義的運動,兩年的健康限制與COVID-19 危機和飆升通貨膨脹與烏克蘭戰爭有關,這場戰爭正在影響購買力。
國外其他事件的影響也波及到了歐洲大陸,例如非裔美國人的死亡事件喬治·弗洛伊德,象徵美國黑人群體遭受的警察暴力和歧視。
2005年,尼古拉·薩科齊時任內政部長的他用了一些有爭議的字眼來激怒大眾。 」我們要用凱馳來清理住宅區”,這位未來的總統在訪問巴黎地區郊區拉庫爾納夫時宣布了這一點。 10 月 25 日,騷亂發生前不久,薩科齊再次這樣做,這次是對阿讓特伊地區的居民發表演說:「你們受夠了這群敗類嗎?那我們就除掉他們。
在法國以外,給人的印像是普遍混亂
與2005年一樣,最近發生的騷亂的圖像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給人一種法國混亂的印象,一些外國觀察家認為法國郊區是犯罪猖獗的無法無天的地區。
」居住在這些地區的人不是毒販。儘管存在大量失業,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有工作,他們可能不那麼富有,但他們過著正常的生活。社會學家 François Dubet 也指出了這一人群中存在的一種矛盾:“居民譴責暴力行為,因為它摧毀了他們的社區,但他們也譴責警察的種族主義,同時要求更多警察,因為這裡不再適合居住”。
Fabien Truong 也認為,法國的城市暴力扭曲了工人階級社區的現實:「當你查看人口流動數據時,你會發現是一個大量的社會流動性。
“因此,如果社區變得更窮,那也是因為成功的家庭或改善了生活條件的家庭離開了這些社區”,這位社會學家強調說,他也指出年輕人的許多成功。
「有一群年輕人真正在法國社會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你只需要看看誰在法國國家鐵路公司工作,誰在公司工作,誰在法國國家隊,誰是法國最受歡迎的人物。」法語,以及人們聽得最多的音樂,說唱音樂,但硬幣的另一面是社區本身的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