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平等仍然「還有 300 年的時間」:國際婦女節再次來臨之際,聯合國發出嚴厲警告。
週一,在婦女地位委員會開幕會議上,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也表示,婦女權利也「在世界各地受到虐待、威脅和侵犯」。
“婦女和女孩已從公共生活中消失。”
但是,儘管困難重重,仍然有許多女性正在為她們的信仰而奮鬥,並希望有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這裡僅列出一些:
波蘭的墮胎權鬥爭
“對於波蘭孕婦來說,最危險的地方之一是醫院。”這是全波蘭婦女罷工活動發起人瑪爾塔·倫帕特 (Marta Lempart) 的說法。
她只是波蘭數千名致力於讓生殖保健變得更容易獲得的活動人士之一。該國經常被列為歐盟最難合法墮胎的國家之一。
為什麼她認為醫院如此危險? 「醫生會將[母親]的生命和權利置於胎兒的權利之上,」倫帕特說。
“他們甚至不會為她提供合法的墮胎服務。”
在這個東歐國家,這項程序幾乎已被完全取締。而一些處於極端情況的孕婦卻得不到有效的治療,為了保護胎兒。
但是,倫帕特認為,由於她的其他活動人士所做的工作,波蘭仍然有希望。
當她在 2016 年開始工作時,支持墮胎合法化的人數約為 37%。但民調顯示,這一數字此後已增加至 70%。
她補充說,對於想要在該國墮胎的人來說,「現在是兩個世界」。
「我們有這個[地下]系統,一個一直存在的系統,」她說。
「但它甚至不再是地下的了。這是一個全面運作的系統,為婦女提供生殖保健 […] 2020 年抗議活動之後,每個人都知道無國界墮胎組織的數量。
“它變成了一項全民運動,到處都有它的號碼。”
支持烏克蘭的跨性別群體
烏克蘭戰爭爆發後,阿納斯塔西婭·耶娃·多馬尼 (Anastasiia Yeva Domani) 的公寓成為該國跨性別群體的人道主義中心。
「我們的目標不是動員社區,不是倡導或改變立法,而是首先透過食物、金錢、荷爾蒙和藥物來幫助人們,」Cohort 的聯合創始人多馬尼告訴歐洲新聞。
對一些生活在烏克蘭的跨性別女性來說,幫助也意味著法律支持。這是因為跨性別群體的許多成員在其文件上的性別標記與他們的實際性別不符,例如跨性別女性在其文件上有男性性別標記。
由於禁止軍齡男性離開烏克蘭,這可能會為試圖逃離烏克蘭的跨性別女性帶來問題。當涉及參軍的動員令時,它也會帶來挑戰。
「有些城市下達了很多動員令。因此人們甚至不敢走到街上或任何公共場所,」她說。
因此,她的組織正在幫助這些婦女獲得法律支持,將她們的名字從烏克蘭的軍事登記中刪除,或獲得移居國外的正確文件。
多馬尼還幫助培訓下一代跨性別活動家的公開演講、宣傳基礎知識和法律支援。
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之初,1,000 至 2,000 名烏克蘭跨性別者得以離開該國。但是,他們中的許多人本身就是人權活動家,留下了一個需要填補的漏洞。
為此,多馬尼正在幫助組織三月晚些時候在基輔和利沃夫舉行的兩場會議。她說:“在火箭襲擊導致停電的情況下,我們正在努力投資於兒童,不僅培訓跨性別群體,還培訓我們的盟友。”
為氣候“挺身而出”
和她這一代的許多人一樣,扎娜·範倫特格姆 (Zanna Vanrenterghem) 第一次對氣候行動主義產生興趣是在觀看了一個難以忽視的真相是一部由美國前副總統阿爾·戈爾領銜的紀錄片。
隨後,她加入了比利時一個名為「氣候快車」的氣候活動組織,隨後成為比利時綠色和平組織的計畫負責人,該組織試圖讓該國擺脫化石燃料。
氣候變遷的影響在歐洲日益明顯,激發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行動主義。 「我從未見過這麼多人為氣候議題挺身而出,」她告訴《歐洲新聞》。
“我從未見過如此多的祖父母、年輕人和青少年積極嘗試改變某些事情。”
據歐盟稱,過去 40 年來,氣候相關事件給歐盟造成了超過 4,870 億歐元的損失。過去 40 年來,歐洲有超過 138,000 人因與氣候相關的極端自然事件而死亡。
「現在生活在歐洲的人很少沒有經歷過大規模的熱浪、森林火災或乾旱,」她補充道。 “你只需[鬆開]絞索,就會看到氣候變遷正在發生,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每個歐洲人的生計。”
但是,她強調,對氣候行動採取跨部門的方法也很重要。
「我們的經濟體系建立在結構性不平等、男女不平等、富裕階層和貧窮階層之間的不平等之上。
「結構性不平等是我們需要消除的,因為只要這是系統的一部分,我們就不可能讓每個人都團結起來應對[氣候變遷]。
烏克蘭態度的轉變
對許多烏克蘭活動家如塔亞·格拉西莫娃(Taya Gerasimova)來說,戰爭使他們的工作方式和公眾對婦女的態度發生了巨大轉變。
格拉西莫娃是烏克蘭婦女遊行的成員之一,該組織在全面入侵之前定期組織婦女權利遊行。他們當時的主要目標:讓基輔批准條約伊斯坦堡公約一項要求各國積極打擊家庭虐待的國際條約
戰爭一開始,它迅速轉變為人道主義中心,響應了 35,000 多個援助請求,新建了三個避難所,並幫助約 7,000 人在國外找到了住房。
儘管格拉西莫娃將女性描述為「烏克蘭最脆弱的群體」——尤其是當她們照顧大量兒童、老人或殘疾人時——但她補充說,她也見證了過去一年性別歧視態度的轉變。
2018年,烏克蘭非政府組織Insight的一項調查顯示,29%的人同意這樣的說法:“女性應該永遠服從她們的丈夫。”
2022 年,這一數字下降至 8%。當涉及到其他問題時,例如“女性應該承擔所有家務勞動,並在任何情況下成為一名好家庭主婦”,類似的情況也發生了——2018年有43%的受訪者同意這一說法,而2019年只有2%的受訪者同意此說法。
格拉西莫娃表示,這種變化部分是因為「(戰爭期間)女性在社會生活中變得更加引人注目。現在有很多女性志願者,女性參軍並志願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她說。
她認為,另一個原因是組織者開始說,“如果我們反對俄羅斯,我們也必須反對這些古老的傳統價值。”
她補充說,公眾不應朝著「俄羅斯價值觀」邁進,而應該朝著「性別平等和歐洲價值觀」的相反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