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後新的脫歐規則生效一年後,儘管關鍵企業和銀行家流失到競爭對手的中心,強大的倫敦金融城仍然是歐洲頂級的金融業。
倫敦金融城的金融服務業受到了特別嚴重的英國脫歐的打擊:它們幾乎被排除在英國和歐盟2020 年12 月達成的貿易協議之外,並且沒有達成任何同等協議——布魯塞爾給予第三國的地位,允許它們完全在歐洲運作。
新規定於 2021 年 1 月生效後,英國業者立即受到打擊。由於倫敦無法向英國以外的客戶提供歐盟上市的股票,第一個月股市交易量暴跌 40%,在歐洲排名中被阿姆斯特丹超越。
但在全球範圍內,倫敦仍然在多個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包括外匯和衍生性商品市場。根據 2021 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總體而言,它仍然是僅次於紐約的全球第二大金融中心,遠遠領先歐洲競爭對手。
Interactive Investor股票策略主管Lee Wild表示:“數百年來,倫敦一直是全球金融中心。英國脫歐不會改變這一點,當然不會很快改變。”
懷爾德告訴法新社:“離開歐盟帶來了挑戰,其中包括來自巴黎、布魯塞爾、法蘭克福和阿姆斯特丹的威脅。” “但歐洲競爭對手從英國手中奪取歐洲主要金融中心桂冠的可能性很小。”
AJ Bell 投資總監拉斯·莫爾德 (Russ Mould) 告訴法新社:“倫敦仍然擁有巨大的優勢。”他補充說,該市「提供了一個由銀行、顧問、律師、基金經理和對沖基金組成的生態系統」來吸引企業。
然而,據數據顯示,約 44% 的英國金融服務公司已經或計劃將業務或員工轉移到歐盟安永金融集團。其補充稱,截至去年底,資產轉讓總額為 13 億英鎊(15.5 億歐元)。
都柏林和盧森堡是辦公室搬遷數量最多的地方,而巴黎則從英國引進了最多的員工。 6月,法國總統馬克宏 (Emmanuel Macron) 為摩根大通新交易中心揭幕去年,該公司數百名交易員從倫敦遷往巴黎。
然而,安永表示,倫敦迄今只有大約 7,400 個金融職位——考慮到英國金融業僱用了超過 100 萬人,其中 40 萬人居住在首都,這只是滄海一粟。
安永一位董事表示,新冠病毒旅行限制導致數十家金融機構推遲將員工和服務從英國轉移到歐洲大陸引用說。但“金融業仍在應對英國脫歐的後遺症”,預計 2022 年行動將會加速。
英國銀行也終止了與歐洲客戶的一些商業關係。
2021 年首次公開募股的公司數量眾多——共有 122 家公司首次公開募股,這是自 2007 年以來的最高數量——這是倫敦吸引力的另一個例子。
摩根麥金利董事總經理哈坎恩維爾告訴法新社:“倫敦對於商業投資和金融專業人士來說仍然是一個有吸引力的目的地。” “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因英國脫歐而導致的人員外流,而且現在這種情況也不太可能發生。”
金融業遊說團體TheCityUK 的傑克·尼爾-霍爾(Jack Neill-Hall) 表示:“(對倫敦而言)真正的風險不是'大爆炸',而是隨著經濟活動轉移到其他中心(最有可能是美國或亞洲)而出現的緩慢通貨緊縮。
金融業務從英國向歐盟的轉移被比喻為“慢速穿刺「這可能需要數年或數十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分析人士表示,這一進程因歐盟金融改革步伐緩慢而受阻,儘管某些領域正在製定加快改革的計劃。”
歐盟和倫敦之間的金融聯繫仍然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而北愛爾蘭脫歐後安排的爭端等問題導致的緊張關係阻礙了新協議的達成。
英國脫歐在英國和歐洲大陸之間造成了巨大的金融斷層。但儘管倫敦和歐盟尋求維護自己的獨立性,但雙方似乎都不願太快切斷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