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些人歡呼談判代表在格拉斯哥多待了一天的協議許多活動人士和國際領導人表示,儘管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聯合國最近一次氣候會議的近 200 個締約方在最後一刻就協議的具體措辭進行了一番爭論後,於週六就《格拉斯哥氣候公約》達成了一致。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感嘆道:“這是重要的一步,但這還不夠。”
會議主席阿洛克·夏爾馬錶示,他感謝各國政府在氣候會議期間所做的辛勤工作,許多人稱這次會議是採取果斷行動應對日益惡化的氣候危機的最後機會。
「這是一場脆弱的勝利。我們保持了 1.5 的存活率。這是我們兩年前踏上這一旅程、擔任 COP 候任主席時的首要目標,」夏爾馬說。
“但我仍然想說1.5的脈搏很弱。”
許多人表示,這次會議永遠不會解決氣候變遷問題,並認為達成的協議只是一個起點。
美國氣候特使約翰·克里表示:“我們一直都知道格拉斯哥不是終點線,任何認為它是終點線的人都不理解我們面臨的挑戰。”
“巴黎建造了競技場,格拉斯哥開始了比賽,今晚發令槍響了。”
攝氏1.5度限制的“生命線”
作為氣候協議的一部分,各國重申了「長期全球目標…努力將氣溫上升限制在比工業化前水準高出1.5°C的範圍內」。
他們也意識到,這需要「快速、深入和持續地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包括到 2030 年將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對 2010 年水準減少 45%,並在本世紀中葉左右實現淨零排放,以及其他溫室氣體的大幅減少。
會議期間促成的幾項交易也旨在甲烷排放量減少 30%,減少森林砍伐,並逐步淘汰煤炭。
智庫E3G 氣候外交和地緣政治負責人亞歷克斯·斯科特(Alex Scott)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一攬子協議為保持1.5 攝氏度所需的更快行動提供了政治生命線。這是進步。 」
“在未來 12 個月內兌現承諾將是解決全體會議上一些人對協議進展不夠感到失望的關鍵。”
許多活動人士和專家表示,該協議需要得到落實和代表政府採取更雄心勃勃的行動的支持。
最終確定技術規則
《巴黎協定》簽署六年後,談判人員敲定了各國透明度和報告要求的突出內容,即所謂的「巴黎規則手冊」。
E3G 研究員湯姆·埃文斯 (Tom Evans) 告訴歐洲新聞台:“進入 COP26 時,無法保證我們會真正敲定巴黎規則手冊;這是多年來困擾 COP 的問題。”
「我認為這次締約方會議標誌著《巴黎協定》的技術談判階段的結束。現在我們實際上正在研究如何實施《巴黎協定》以及如何實際實現其目標,」他說。
格拉斯哥會議商定的規則鼓勵各國每五年通報其國家自主貢獻(NDC)(但尚未強制要求它們這樣做),並包括有關各國氣候目標透明度報告的規則。
規則手冊也規定了國際碳市場的運作方式,即第六條。
這些「碳信用」可以在國家之間進行交易,以便大型污染者為其排放付費。
**「**我認為人們對這些規則最終達成一致有著更強烈的興趣,所以我認為這可能是為什麼其中一些規則不一定那麼完美的部分原因,」埃文斯說。
批評者稱,抵消碳排放將使國家和企業能夠繼續排放溫室氣體。
馬紹爾群島氣候特使蒂娜·斯蒂格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就第六條而言,我們需要對‘洗綠’保持警惕,保護環境完整性,保護人權和土著人民的權利。”
CAN Europe國際氣候政策協調員斯文‧哈梅林(Sven Harmeling)在向歐洲新聞台提供的聲明中表示:「雖然協議仍存在一些重大缺陷,但社會和環境完整性甚至會更弱的結果是可以預見的。
作為格拉斯哥協議的一部分,各國可以交易可追溯到《京都議定書》的舊減排信用。
哈默林說:“現在重要的是向公司和政府施壓,讓他們不要使用這些舊的信用額度。”
關於煤炭的最後一刻妥協
會議最後一刻的妥協之一包括淡化印度提出的關於煤炭的措辭。它將“逐步淘汰”一詞替換為“逐步減少”一詞。
文字現在寫道:“包括加大力度逐步減少有增無減的煤電,並逐步取消低效的化石燃料補貼。”
專家表示,有關煤炭和化石燃料的措辭早該出現,文本中的出現證明煤炭正在逐步淘汰。
領導人表示,將這項措辭納入文本(《巴黎協定》中沒有提及煤炭和化石燃料)也是成功的。
但許多人對最後一刻淡化這一措辭感到遺憾,稱其為氣候協議的打擊之一。
富裕國家尚未準備好付款
2009年,富裕國家同意每年籌集1,000億美元(864億歐元)來滿足發展中國家的需求,但這仍然沒有發生。
格拉斯哥協議「深感遺憾地指出」這一目標尚未實現,該協議鼓勵富裕國家動員資金。
在談判的另一個關鍵部分,發展中國家要求世界上歷史上最大的碳排放國進行賠償,以彌補氣候危機造成的「損失和損害」。
儘管該協議承認“氣候變遷已經造成並將越來越多地造成損失和損害”,但並未設立發展中國家提議的融資基金。
活動人士稱,只有蘇格蘭和比利時瓦隆地區承諾賠償損失和損害。
綠色和平組織執行董事詹妮弗·摩根在推特上表示:“人們認識到,脆弱國家現在正在因氣候危機而遭受真正的損失和損害,但所承諾的與實際需要相距甚遠。”
埃文斯說:“這並沒有實現發展中國家想要的一切,但如果我們退後一步並反思更廣闊的前景,圍繞損失和損害的政治顯然會發生變化。”
“我認為這絕對給[已開發國家]敲響了警鐘,他們再也不能迴避這件事了,必須有一個適合所有人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