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初步結果顯示,烏茲別克總統沙夫卡特·米爾濟約耶夫以 90% 的得票率贏得連任。
官方結果將於 10 月 31 日之前公佈,但米爾濟約耶夫已經準備好在這個受到嚴格控制的中亞國家擔任第二個五年任期。
據說投票率達到了80%。
64 歲的米爾濟約耶夫在一場基本上沒有競爭的競選中面臨四名相對低知名度的候選人,這些候選人都是從忠於政府的政黨中選出的。
三個反對黨不得在競選中註冊或派出候選人,而一位潛在的獨立挑戰者、學者希迪爾納扎爾·阿拉庫洛夫(Khidirnazar Allakulov)在未能註冊可以提名他的政黨後實際上被排除在競選之外。
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歐安組織)領導的一個國際監測團週一表示,儘管正在進行的改革取得了一些進展,但選舉“並不具有真正的競爭性”,並譴責“缺乏真正的多元化” 。
代表團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儘管最近進行了值得歡迎的改革……烏茲別克斯坦總統選舉並不具有真正的競爭性,而且在選舉日還發現了嚴重的程序違規行為。”陳述。
克里姆林宮新聞部門 10 月 25 日稱,在正式選舉結果公佈之前,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丁致電烏茲別克斯坦領導人,祝賀他獲得「令人信服的勝利」。
這是烏茲別克自 1991 年脫離前蘇聯獨立以來,第六次舉行總統大選。
這位前總理於 2016 年在其導師、統治烏茲別克斯坦 27 年的獨裁者伊斯蘭·卡里莫夫去世後上台。
自從接替卡里莫夫以來,米爾濟約耶夫因開放中亞國家、結束其前任的專制政權以及發起名為「新烏茲別克」的激進而廣泛的改革計劃而受到讚譽。
但與卡里莫夫一樣,新領導人迴避了允許任何替代他的統治的政治改革。
隨著他的第一個任期接近尾聲,米爾濟約耶夫現在正在努力扭轉人們的印象,即他的政府正在滑向其前任的獨裁習慣。
這位烏茲別克領導人因在投票前鎮壓批評者和活動人士而受到批評,他的一些親屬被指控利用他的政治影響力聚斂財富。
COVID-19大流行的影響也掩蓋了他最初的一些經濟成就,導致失業率上升和生活成本急劇上升。
由於許多政府支持米爾濟約耶夫的經濟開放改革,西方對這次選舉的興趣一直很濃厚。
烏茲別克透過重新接納卡里莫夫時期禁止的外國媒體和國際組織來維持西方的參與。
與阿富汗接壤的國家也被認為是阻止事態向其方向蔓延的關鍵角色。
在上面的視頻播放器中觀看政治分析師亞歷克斯·梅利基什維利 (Alex Melikishvili) 關於選舉的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