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歐洲遭遇風暴和洪水,被迫逃離家園的人數創下歷史新高

國內流離失所監測中心 (IDMC) 表示,洪水已導致 12 萬人流離失所,創下歷史紀錄,而 9 個國家的 5 場大風暴導致 6,200 人流離失所,「是過去十年年平均水平的兩倍」。

一份新報告顯示,去年歐洲的風暴和洪水迫使 126,000 人逃離家園,創歷史新高。

這一數字僅佔 2020 年非洲大陸因災害而流離失所的一半以上。

國內流離失所監測中心 (IDMC) 表示,洪水已導致 12 萬人流離失所,創下歷史紀錄,而 9 個國家的 5 場大風暴導致 6,200 人流離失所,「是過去十年年平均水平的兩倍」。

IDMC的年度報告也顯示,2020年全球因災害和暴力事件新增4,050萬人流離失所,這是十年來最高的年度數字。

連續第二年2020 年,全球因災害和極端天氣而流離失所的人數是戰爭和衝突的三倍。

在歐洲,2020 年以風暴格洛麗亞開始,以風暴貝拉結束。

1 月份,格洛麗亞導致法國西南部和西班牙東部超過 2,200 人流離失所。法國72小時內降雨量相當於四到五個月的降雨量,西班牙則因嚴重洪澇造成14人死亡。

在英國,2020 年 2 月是有史以來最溫暖和第五潮濕的一年,引發了暴雨,導致約 1,100 人流離失所。然後雨就沒有停。

夏季期間,歐洲和中亞各地持續發生嚴重洪水,而氣溫升高則增加了野火的風險,導致西班牙、希臘和法國的 23,000 人逃離家園。

9 月底,烏克蘭受到野火影響,導致約 1,000 人疏散,4 月份,切爾諾貝利禁區附近,由於輻射水平增加,導致約 200 人流離失所。

在全球範圍內,衝突和暴力導致 980 萬人流離失所,而與天氣相關的災害則造成 3000 萬人流離失所——佔所有災害流離失所者的 98%

報告稱,「美洲、南亞、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強烈氣旋季節,以及中東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雨季的延長,導致數百萬人流離失所」。

地震和火山爆發等地球物理災害總共導致 655,000 人流離失所。

打破有關流離失所的神話

歐洲新聞採訪了 IDMC 主任亞歷山德拉·比拉克 (Alexandra Bilak),他今年的報告解構了一些關於氣候移民的誤解。

迷思一:天氣造成的位移是短期的

這種誤解是因為缺乏長期流離失所者的數據。 「我們在災難情況下可獲得的大部分數據都來自各國政府,它們統計了災難發生時在危機情況下經常被疏散的人數,通常在這些情況下,數據會在幾個小時內停止收集。災難發生後幾週甚至幾個月,」比拉克說。 “對人們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的狀況進行的監控很少。”

然而,比拉克引用了世界各地的幾個例子,說明從長遠來看,人們如何最終流離失所,並且不確定他們是否能夠返回家園。 「孟加拉仍有 30 萬人因颶風安攀而流離失所;由於日本福島災難,仍有數十萬人流離失所;我們在美國仍有人因十多年前的卡崔娜颶風等原因而流離失所。

「這主要是那些沒有保險的家庭或者社會經濟收入較低的人將受到這些影響的嚴重影響,而這些事情通常都被低估了,包括在歐洲,」她補充道。

迷思二:氣候變遷將導致大規模跨國移民

比拉克說:“沒有證據表明這一點,而我們的報告顯示,大多數因這些災難而流離失所的人都留在了自己的祖國。”

“他們中的許多人甚至沒有走那麼遠,”她補充道。

在毀滅性的風暴或火災之後,人們無家可歸寧願不搬到很遠的地方。他們通常與該地區有著深厚的聯繫,例如家庭、工作或記憶。這使得承認氣候流離失所狀況成為一項全國性挑戰,而迄今為止大多數政府都未能對此進行監管。

迷思三:小規模氣候事件無害

有時,它不是大火,而是小火和大火的匯合。每當一個地區出現更多的乾旱這使得一個人在家鄉沒有未來。

“我們有大量關於大型事件的數據,但關於小規模事件的數據和資訊卻很少”,比拉克說。

「但事實上,我們確實想展示的是,在 2020 年檢測到的所有小事件中,它們引發了極少數新的流離失所。我們擔心的是它們會如何損害人們的生活和生計。

「如果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積累,並且考慮到許多人從一年到下一年反覆受到這些小規模事件的影響,我們就需要考慮這對經濟的復原力以及未來的穩定和發展意味著什麼。

尋找解決方案

正是在受災最嚴重的國家,正在製定最先進的保護流離失所者的計畫。

比拉克舉了孟加拉、加納、秘魯和斐濟的例子。

「孟加拉在國家層級擁有非常全面的政策框架,涵蓋與災害和氣候變遷有關的國內流離失所問題。

「例如,加納已將境內流離失所問題納入其國家氣候變遷政策。

「我們研究了秘魯,該國製定了一項應對氣候變遷的法律,並承認環境原因也可能導致國內流離失所的風險。

“斐濟確實將這個問題視為對該國生存的威脅,並正在積極思考如何將社區遷離海岸線。”

有尊嚴的搬遷隨著災害成為流離失所的主要觸發因素,尊重被破壞社區原有的社會文化結構是主要的全球目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