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1 月 24 日,法國醫生丹尼斯·馬爾維 (Denis Malvy) 銘刻在心——這一天,他所照顧的一名男子的 COVID-19 檢測結果呈陽性,並成為歐洲的「零號病人」。
波爾多佩萊格林大學醫院(CHU) 熱帶疾病負責人馬爾維教授向歐洲新聞台講述了他和他的團隊如何認識到我們現在認為與該病毒相關的明顯症狀,以及他們坐在電話旁等待結果的焦灼等待。
儘管此後進行的回顧性測試表明,冠狀病毒早在 2019 年就可能已經到達歐洲大陸海岸,但馬爾維教授的患者是歐洲首例確診病例。
「就我個人而言,我不記得當時處於混亂狀態,」當他的部門接到電話稱一名出現類似病毒症狀的患者正在路上時,以及當救護人員將他送往醫院時,他說道。波爾多醫院。
該患者於1 月23 日下午早些時候被送往傳染病和熱帶病科,是一名40 多歲的法國人,與中國武漢市有“工作和家庭聯繫”,據信該病毒的發源地是中國。
他剛從武漢度假兩週返回波爾多,出現咳嗽和發燒症狀。
團隊立即採取行動,當這名男子到達時,他被帶進醫院傳染病患者區域的一個「高度安全的房間」。
正是在這個房間裡,對該男子進行了最初的幾個小時的護理,馬爾維教授和他的同事阮醫生一起對他進行了評估。
房間配備了最高級別的流行病學防護,配有負壓氣閘,所有醫務人員都穿著我們現在認識的個人防護服。
「從心理上來說,這對他來說並不容易,」傳染病專家說。 “我們盡一切努力讓他放心。但從一開始,他就非常勇敢,並且非常信任我們。”
他說,照顧他的團隊“非常非常完善”,在幾內亞、剛果共和國爆發伊波拉病毒和尼日利亞拉沙熱疫情期間,其成員都部署在當地。
它也勾起了人們對SARS的痛苦記憶,SARS是一種由SARS相關冠狀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
“我們問自己:’這種冠狀病毒的行為會像引起 SARS 的病原體一樣嗎?’”
馬爾維教授補充說:“根據我們對流行病的了解,我們覺得這一頁已經翻過,而且不會立即翻回去。”
然後是測試。研究團隊從他身上採集了病毒學標本,並立即將其送往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生物醫學研究中心,並在那裡連夜進行研究。
隔天下午 4 點左右,該部門接到電話,說結果將於下午 6 點出爐,馬爾維教授和接診該患者的醫生前往他的辦公室等待電話響起。
馬爾維教授清晰準確地講述了那通電話。 「我不得不承認,鑑於我們已經產生並確認的數據,這是積極的,」該研究所的女士說。
“那麼,現在怎麼辦?”馬爾維教授問他的同事。
“我很傷心,”他補充道。 “我看到這對我的國家來說是一個重要時刻。”
電話那頭的女士告訴他,她有義務立即告訴法國當局,衛生部將在當晚7點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這一消息。
「要小心,當我通知當局時,就像我按下了按鈕一樣,」她警告。 “這個消息將傳播到許多機構和部門,毫無疑問還有媒體。”
在這名婦女告訴當局之前,傳染病專家要求給予半小時的寬限期。在那段時間裡,他通知了他的團隊、照顧病人的團隊、醫院的負責人,並向歐洲零號病人給了診斷結果。
「他非常沮喪,當然也很累,但我們已經和他一起度過了很多時間,我們都對這些資訊做好了準備,」他說。 “他相對平靜。”
那位女士對消息傳播速度的預測最終會成為現實。
馬爾維教授和他的同事回到辦公室等待記者會,但突然聽到外面有騷動,他們認為是黃背心抗議者回來了。
但當他們向外看時,他們看到數十家國內外媒體聚集在醫院周圍——一家法國小報披露了這一消息。
馬爾維教授表示,這種情況並沒有讓他感到困擾。 “我曾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伊波拉現場工作,當時正與各地的病人發生衝突。這也不簡單。”
他補充說,他的團隊和醫院的管理層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團結一致」並互相保護。
至於零號病人,他大約三週後出院,沒有表現出長期感染新冠病毒的跡象。
馬爾維教授說,他從未出現過我們所熟知的任何更嚴重的疾病症狀——他從來不需要進入重症監護室——現在,他的病例也不會在醫院接受治療。
零號病人本週回到醫院探望治療他的工作人員,他甚至詢問是否可以接種 COVID-19 疫苗以紀念他的檢測結果週年紀念日。
“我們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分享回憶的時刻,”馬爾維教授想了一會兒後補充道,“你必須培養記憶力。”
「我們已經被警告說我們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危機,但人類往往會失憶。有必要慶祝這場危機的周年紀念日,並培養記憶,以便更好地為下一場危機做好準備。”
馬爾維教授對這場流行病的未來發出了希望的信息:「我們仍然在隧道中,但我們看到了終點。它仍然在那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必須謙虛、警惕、和毅力。
他說,支持治療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飛躍,疫苗和測試也是關鍵。
但他發出了嚴厲警告。他在演講中強調,“作為一個歐洲人,而不僅僅是一個法國人,因為現階段這關係到整個歐洲”,他堅持認為我們必須為第三波病毒做好準備。他建議這可能會在三月發生。
“我是謹慎和務實的,”他補充道,“我們沒有權利也沒有權利否認。”
“我們需要準備我們的系統來處理更多的案件,如果這種情況沒有發生,那就更好了。如果它確實發生,我們就會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