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美國指責俄羅斯試圖“改寫歷史”,為 1940 年吞併波羅的海國家辯護。
愛沙尼亞週四召見俄羅斯大使,譴責官方社群媒體帳號上發布的「一系列虛假貼文」。
愛沙尼亞外交部長烏爾馬斯·雷因薩魯表示:“俄羅斯試圖給人一種印象,即合法性可以在武器威脅和相互協議的鎮壓下誕生——這是極其憤世嫉俗的。”
該聯合聲明標誌著《威爾斯宣言》發表 80 週年,美國在該宣言中概述了其對蘇聯佔領波羅的海國家的「不承認政策」。
這份簡短的文件指責蘇聯對其較小鄰國採取「狡猾」和「掠奪」行動。
1939 年蘇聯與納粹德國簽署《莫洛托夫-裡賓特洛甫互不侵犯條約》後,1940 年夏天,蘇聯軍隊佔領了波羅的海國家。
該協議將歐洲劃分為“勢力範圍”,將波羅的海國家劃歸蘇聯管轄。
此後,俄羅斯表示吞併「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透過共同協議進行的」。
他們指責“波羅的海精英」故意歪曲事實以推進反俄議程。
俄羅斯總統普丁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表示,蘇聯的行動「得到了民選當局的同意」。
1991 年蘇聯解體後的幾年裡,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加入了北約和歐盟。
週四的聲明重申了跨大西洋關係的重要性以及美國對俄羅斯在烏克蘭行動的反對。
“2018 年 7 月 25 日,美國確認拒絕接受俄羅斯聯邦吞併克里米亞的企圖,再次正確地援引了《威爾斯宣言》的原則。”
歐盟先前曾譴責俄羅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試圖「歪曲歷史」。
去年12月,普丁總統建議波蘭與納粹德國共同承擔責任,這項說法被波蘭總理馬特烏什·莫拉維茨基拒絕,稱其為「歷史謊言」。
波蘭在這場爭端中也得到了立陶宛外交部長利納斯·林克維丘斯的支持。
「我們不會讓克里姆林宮如此輕易地操縱歷史並散佈謊言,」林克維丘斯在一月份與波蘭外長會面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