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COVID-19 冠狀病毒我們所知道和不知道的事情

對抗這場顛覆世界的大流行病的困難之一是,科學界對引起這種疾病的 COVID-19(即 SARS-CoV2)冠狀病毒知之甚少。

為了揭穿有關該病毒的虛假新聞,並闡述目前對該病毒的科學認識,歐洲新聞採訪了法國公共研究小組 CEA 病毒與細胞共同進化的研究員摩根·蓋亞 (Morgan Gaia)。

蓋亞說,科學界對 SARS-CoV2 病毒家族並不陌生,但與這種 SARS-CoV2 株相關的人類疾病的特定特徵(例如潛伏時間)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此外,他解釋說,受病毒影響的國家的各種生活方式、氣候和政府措施都是影響科學家掌握的數據的參數。

人們對這種病毒的了解與日俱增,但最近大量有關 COVID-19 的初步科學出版物讓媒體和公眾更加困惑。

氯奎就是這種情況,儘管它還沒有被臨床證明是一種治療方法,但它已經在世界各地的藥房銷售一空。另一項備受批評的研究表明,細顆粒污染可能是病毒傳播的媒介。

歐洲新聞台 (Euronews) 探討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的已知資訊和未知資訊。

我們對新型 SARS-CoV-2 冠狀病毒了解多少?

摩根·蓋亞表示,許多特徵與其他已知病毒相同,但綜合因素卻有所不同。

容易傳染

新型 COVID-19 冠狀病毒很容易呈指數級傳播。蓋亞解釋說:“據估計,如果沒有採取遏制措施,一名感染者平均會感染 2 至 3 人。”

"There are also documented cases of 'super contaminators', that is, infected people who, for reasons that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contaminate a higher number of people. This is facilitated by the lack of immunity of the population, as it is a新病毒."

科學家指出,冠狀病毒傳播速度很快,因為它幾乎是「看不見的」:在許多情況下,大約50%甚至可能更多,它不會引起症狀或僅出現輕微症狀,類似於流感或普通感冒。

蓋亞指出,“雖然這些病例的傳染性可能比症狀更嚴重的病例低約 50%,但其數量龐大將是傳播的重要因素。”

許多國家缺乏準備

許多國家面對疫情缺乏準備,加上當局和公民反應遲緩,導致了目前的情況,人類三分之一的人處於封鎖狀態,以減緩病毒的傳播。

蓋亞說:“在亞洲,他們準備得更充分,因為他們經歷過其他流行病,而且在保護自己和採取隔離措施方面更加自律。”

流行病總是有政治成分。當局常常猶豫是否採取不受歡迎的措施,這可能會引起恐慌並可能損害經濟。從中國到美國和歐洲,這種猶豫也是造成當前局勢的關鍵。

全球化極大地促進了病毒的傳播。事實上,它出現在一個擁有 1100 萬居民、海陸空高度互聯的城市——以及中國這個被認為是「世界工廠」的國家——有利於這種前所未有的局面。

對病毒的無知

另一個問題是科學家、當局和公眾之間缺乏知識和溝通。

人們對中國科學界對國際科學標準的適應以及中國當局在其出版物中的影響力表示懷疑。

“很多研究僅以中文發表,”蓋亞說,“通常沒有明確的統計數據。”

在疫情早期將發燒、咳嗽等症狀標記為隔離病人的標誌也是一個錯誤,因為它忽略了攜帶者可能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的事實。這反過來又降低了當局減緩病毒傳播的能力。

它不是在實驗室中創建的

該研究人員斷然否認了有關「實驗室製造」病毒的陰謀論,並補充說,病毒在自然界中發揮著調節作用,儘管COVID-19 令世界上大多數政府感到意外,但可以預見的是,在某個時候類似的大流行也會發生。

蓋亞說:“事實分析明確證實這是一種自然發生的病毒。”

他指出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和我們對環境的影響是觸發因素之一。

「當我們縮短自然世界和人類世界之間的距離,當我們為野生動植物物種留下的空間如此之少時,我們就鼓勵其他物種固有的病毒以人類的身份傳播,出現類似的情況。」研究員說。

對人體的影響多種多樣

我們也知道該病毒能夠引起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甚至死亡。

而且它不僅影響老年人。在法國,估計有 50% 的重症監護患者年齡在 60 歲以下。最近去世了

當感染發生時,除了肺炎之外,它還能夠產生影響大多數器官的連鎖反應。身體的免疫反應往往非常劇烈,以至於會損害健康組織。

人們越來越認為,嚴重到致命的 COVID-19 病例是由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細胞激素風暴)引起的,而不是病毒量本身引起的,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這種疾病對兒童的影響很小。他們出現的症狀較少,未成年人感染嚴重病毒的病例很少。

然而,兒童可能攜帶這種疾病,這就是為什麼世界各地首先採取的措施之一就是關閉學校。

眾所周知,新型冠狀病毒能夠侵入細胞,因為它能夠「破解」細胞的 ACE2 受體。

危險因子

年齡是出現可能威脅患者生命的嚴重症狀的決定因素。

大多數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都是男性。似乎也證明,患有高血壓、糖尿病以及心血管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現COVID-19併發症。

血型也經過研究,A 型血似乎更容易受到傷害。

儘管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海量的訊息,但我們對這種新病毒仍然知之甚少。

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的真實數字

除少數例外,大多數國家目前在測試方面都非常有限。

他們對病例和死亡的解釋方式也存在差異。

例如,在法國,只計算醫院內的死亡人數:因此,家庭或療養院的傳染或死亡病例仍未報告。

摩根蓋亞指出,“一些國家也缺乏集中數據的資源,而另一些國家則可能缺乏透明度。”

缺乏證據

事實是許多政治文化名人宣布他們感染了 COVID-19,這凸顯了這樣一個事實:即使症狀輕微或沒有症狀,他們也更容易接受檢測。進行測試的能力有限,因此無法了解當今大流行的真實人數。

更準確的估計只能透過血清學分析來進行,血清學分析將顯示已經擁有 SARS-CoV-2 抗體的人口比例。

蓋亞表示,測試的能力和可靠性「也受到患者感染階段和樣本來源」(鼻子、喉嚨)的影響。

蓋亞補充說:“在任何特定時間都不可能測試全人類。” “我們只能進行估計和模擬。”

無症狀感染者比例

越來越多的研究最初被忽視,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高比例的無症狀病例(無症狀或症狀輕微)有利於大流行的傳播。世界衛生組織估計 80% 的人會出現輕微症狀。

一切都表明,實際感染人數遠高於官方公佈的數字。因此,病毒的實際死亡率要低得多。

患者感染時間有多長

隔離時間為 14 天,為近似值。目前尚不清楚患者的傳染性會持續多久。

無論是否生病,每個人都是病毒的潛在攜帶者。因此,全面封鎖和社會疏離措施非常重要。

中國的研究表明,該病毒可以在患者體內檢測到(因此可能傳播)8至37天,平均20天。

傳染

目前尚不清楚病毒在不同表面上能存活多久。

我們也不確定病毒是否僅透過空氣中的唾液飛沫(例如當有人打噴嚏時)傳播,或是透過感染者的呼吸傳播。

蓋亞說:“我們知道,主要的侵入途徑是唾液、咳嗽和打噴嚏等鼻腔排泄物以及手接觸受污染的表面。”

他補充說,空氣污染目前是「假設的」。

據估計,病毒在塑膠和鋼材上可停留長達 2 至 3 天,在紙板上可停留 24 小時,在空氣中可能可停留長達 3 小時 - 但僅限於實驗室條件下。在室外,病毒的生存取決於環境條件。人們相信潮濕和寒冷有助於它生存。

洗手和避免人群仍然是最有效的屏障。

攜帶該疾病的人的免疫力

水痘免疫力可持續一生,但對其他類型冠狀病毒引起的感冒的免疫力很短,因此人們甚至可以在同一個冬天感染幾次。

每個季節都需要研發新疫苗。目前尚不清楚 SARS2 免疫力能持續多久。

COVID-19 的確切起源

最新研究似乎證實該病毒源自於動物。它可能來自蝙蝠,並透過穿山甲傳播給人類,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定性。

科學家認為這是病毒的組合。

“這是一種自然現象”,蓋亞解釋。 「病毒在充當『儲存物種』的群體中傳播(就冠狀病毒而言,通常是蝙蝠,它們的抵抗力很強),然後傳播到它適應的中間物種,然後再傳播給人類。”

治療和疫苗

目前尚無經過證實的有效治療方法。

關於氯奎的討論很多,但尚未得到證實。

世界各地的實驗室正在進行臨床試驗以尋找疫苗,這可能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才能開發和分發。

季節性

儘管根據其他病毒的現有數據,預計夏季和炎熱將減緩北半球的流感大流行,但尚不清楚它是否會像西班牙流感那樣連續幾波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