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每年吸引近1400萬遊客,是法國歷史和文化的中心,是法國哥德式建築的瑰寶,也是基督教世界著名的禮拜堂。
這座建築瑰寶位於西岱島-巴黎塞納河上的小島。它每天舉辦五場宗教儀式,週日舉辦七場宗教儀式。
這座具有像徵意義的大教堂於 12 世紀末開始興建,歷時兩個多世紀。
自誕生以來,這座哥德式建築見證了法國歷史的重要時刻。
1804 年,臭名昭著的法國君主拿破崙·波拿巴就是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為法國皇帝的。
這座大教堂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倖存下來,1944 年法國擺脫納粹佔領時,它敲響了巨大的男高音鐘聲。
二十年後,這裡舉辦了法國戰爭英雄、總統戴高樂的葬禮。
正如法國作家伯納德-亨利·利維所描述的那樣,巴黎聖母院是「抵抗運動、歐洲和文學的法國。它是哥德式的神聖和塞納河的溫柔。信仰和美麗。阿拉貢和雨果。
歷史珍寶之家
大教堂也收藏著一些天主教中最受讚譽的文物,例如據信耶穌在受難前所戴的荊棘王冠,以及 13 世紀法國國王聖路易斯 (Louis) 所穿的束腰外衣。帕特里克·肖韋蒙席說,這兩件文物都從火災中被救了出來。
一週前,作為耗資 600 萬歐元的大教堂翻修計畫的一部分,十六位聖徒被從現已燒毀的尖頂上移除。
這些雕像高 3 米,重約 150 公斤,描繪了十二使徒和四福音傳道者。它們由 Eugene-Emmanuel Viollet-le-Duc 雕刻而成,自 19 世紀中葉 96 米高的尖塔建成以來,一直是這座 12 世紀大教堂的加冕之作。
大教堂也是大型管風琴和其他各種藝術傑作的所在地。
根植於國家文化中
1831年,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寫下了他的永恆作品《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為這座破舊的大教堂帶來了一些活力。他的小說贏得了人們對修復計畫的支持,該計畫將使哥德式的美麗恢復其自然的輝煌。
大教堂的中央尖頂是在 19 世紀的修復工程中添加的。
閱讀更多:維克多·雨果 (Victor Hugo) 在他 1831 年的小說中描述了巴黎聖母院的火焰
近期修復工作
大教堂的九個大鐘於2013年被更換,倒塌的尖塔正在修復中。
法國總統馬克宏對法國文化瑰寶慘遭破壞感到悲痛,承諾重建大教堂。
馬克宏激動地說:“這是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文學、我們的想像力,是我們經歷所有最偉大時刻的地方,我們將共同重建巴黎聖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