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稱為自《巴黎協定》以來最大規模的氣候會議,但活動人士表示,在波蘭舉行的 COP24 上的世界領導人需要採取更多措施來應對氣候變遷。
週四,來自 9 個國家的 50 多名抗議者在布魯塞爾舉著「改變氣候路線」的標語,並阻止政府車隊抵達歐洲理事會峰會。
在向在比利時城市舉行會議的歐洲領導人發出的信息中,他們表示,真正的危機是氣候,而不是英國脫歐。
週五是 COP24 的最後一天,活動人士呼籲已開發國家加強應對全球暖化的承諾。
綠色和平組織歐盟氣候顧問安斯加·基恩 (Ansgar Kiene) 表示:“科學家表示,我們還有 12 年的時間對氣候變遷採取激進行動。”
「如果到那時歐洲還沒有削減碳排放,那麼想要避免氣候崩潰就為時已晚。
“隨著 COP24 氣候談判接近尾聲,我們呼籲歐洲各國政府停止迎合污染者並改變氣候方向。”
基恩後來透過電話接受歐洲新聞台採訪時補充說:“已開發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存在分歧。”
根據《巴黎協定》,已開發國家承諾每年提供 1,000 億美元(880 億歐元)的氣候融資,協助發展中國家應對全球暖化。
然而,基恩表示,歐盟現在需要將這些承諾轉化為行動。
去年,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美國總統川普表示,氣候變遷不是他關心的問題。
2015年,世界領導人同意將全球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較工業化前水平遠低於2°C的水平,並努力將氣溫上升進一步限制在1.5°C以內。
《巴黎協定》要到 2020 年才會生效,但在此之前,官員必須決定如何衡量、報告和核實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如何向較貧窮國家提供氣候融資。
每個國家將自行決定規劃如何減少碳排放。
基恩說,長期洪水、乾旱和農作物減產只是全球暖化真實存在的一些跡象。
本星期,川普的環境顧問威爾斯·格里菲斯 (Wells Griffith) 在 COP24 的演講中表示,化石燃料和核能的使用將繼續存在。
此外,根據路透社報道,波蘭最大的煤炭生產商JSW 據稱每年將產量增加250 至300 萬噸,遠遠超出其目前的計劃,即到2030 年將產量從約1500 萬噸增至1800 萬噸。
美國、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和俄羅斯表示,他們不會採取更多必要行動來實現 1.5°C 的目標。
然而,根據中國官方媒體報道,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污染國之一表示,他們完全致力於實現排放目標,CT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