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隨著全球媒體的信任度下降,人工智慧為新聞公司帶來了“最大風險”

人工智慧(AI)路透社新聞研究所週一發布的一份報告發現,這給本已陷入困境的新聞業帶來了新的挑戰。

調查顯示,由於成本上升和廣告收入下降導致大規模裁員、關閉和其他削減,社會對媒體的信任度已降至 40% 左右,人工智慧的懷疑也日益增加。

該研究稱,人工智慧還可能引導新聞網站和應用程式的流量,並補充說,這可能會導致幾年後資訊環境的「進一步不確定性」。

在 47 個國家的近 10,000 名受訪者中,人們「普遍懷疑」人工智慧可能如何用於政治或戰爭等硬新聞報道。

研究發現,52% 的美國受訪者和 63% 的英國受訪者表示,他們會對主要由人工智慧製作的新聞感到不安。

然而,研究指出,受訪者會更願意使用人工智慧來支援而不是取代記者進行轉錄和翻譯等幕後任務。

新聞編輯室正試圖與人工智慧公司競爭,例如Google開放人工智慧,擁有從新聞網站匯總資訊的技術。

但研究稱,媒體公司也在嘗試利用人工智慧為自己所用,因為它可以降低成本,並可以為用戶提供個人化內容。

人工智慧的此類用途包括一些北歐出版商或德國出版商在故事開頭使用人工智慧生成的“要點”,使用人工智慧機器人撰寫其已發表故事的 5% 以上。

世界某些地區甚至還有人工智慧廣播新聞閱讀器和電視主持人。

新聞影響者

社群媒體公司為新聞機構帶來了另一項挑戰,觀看該平台新聞的 TikTok 用戶增加了 13%。

調查發現,新聞影響者比主流媒體公司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一項針對 5,600 多名 TikTok 用戶的調查中,他們表示自己使用該應用程式查看新聞,其中 57% 的人表示他們主要關注個人人物,而 34% 的人表示他們主要關注記者或新聞品牌。

研究發現,在法國,27 歲的雨果·特拉弗斯(在網路上被稱為 Hugo Décrypte)憑藉其有關政治的解釋性影片比《世界報》或 BFMTV 等傳統新聞品牌獲得更多提及。他在 YouTube 上擁有 260 萬訂閱者,在 TikTok 上擁有 580 萬訂閱者。

該研究稱:「總體而言,我們仍處於記者使用人工智慧的早期階段,但這也使其成為新聞機構面臨最大風險的時期。」部署它」。

「對線上平台中大量合成內容的更廣泛擔憂意味著,負責任地使用這些技術的值得信賴的品牌可能會獲得獎勵,但如果出現問題,信任可能很容易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