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會警告法國面臨多重嚴重的外國干涉威脅

法國議會代表團的年度報告顯示,外國對法國的干涉已成為一種「千變萬化、無所不在、持久」的威脅,從間諜活動到利用網路空間或資訊操縱行動,其中俄羅斯和中國是主要參與者。情報政策。

報告作者表示:“在緊張且不受約束的國際背景下,外國干涉的威脅處於高水準。”

他們的結論是,雖然情報部門可以使用“各種手段來阻止外國干涉”,但這些工具“從長遠來看本身是不夠的”。

議員們提議引入“基於美國法律模式的特別立法,以防止外國干涉”,並對那些從事不利於國家統一或旨在促進外國勢力利益的行為的人使用資產凍結。

他們還建議“歐洲做出回應”,並認為這些不同的措施可以歸類為“一項致力於打擊外國干涉的法案”。

新的世界秩序

代表團指出,這種威脅「近年來呈現出新的面貌,這首先是由於「地緣政治背景的根本變化」。

報告的作者寫道:“我們突然從一個競爭的世界轉向了一個對抗的世界,一邊是獨裁政權,一邊是西方民主國家。”

他們說,西方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的這種鴻溝是「當前時期的主要特徵」。

除此之外,還有數位革命,網路空間“成為國家間對抗和競爭的特權領域”,以及構成“混合威脅”的影響力和間諜政策。

代表團指責“大規模資訊操縱活動”,認為這是一種“新形式的外國干涉”,其規模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報導的作者堅稱「假新聞是針對西方的戰爭的武器」。

他們引用了 2016 年美國總統大選和英國脫歐公投,稱這兩者都是「社交網路和媒體上外國數位幹擾活動的主題」。在法國方面,他們將矛頭指向了2017年第二輪總統選舉之前的「馬克宏洩密」事件。

三巨頭

作者將俄羅斯視為主要參與者,並描述了其「特徵」和作案手法。

其中包括滲透、任命前總理弗朗索瓦·菲永和前德國總理格哈德·施羅德等前歐洲領導人進入俄羅斯主要集團的董事會,以及資訊操縱。

關於最後一點,代表團指出,法國 2017 年關閉了克里姆林宮支持的媒體《今日俄羅斯》和《人造衛星》,「縮小了俄羅斯資訊戰的範圍」。

另一個活躍的參與者中國擁有「統一戰線」行動、「政治戰略以及中國共產黨控制下的公共和私人機構及關鍵個人網絡」。

旅居法國的華人約有 60 萬人,也扮演重要角色。

該代表團表示,土耳其也熱衷於進行幹預,目的是「控制土耳其僑民,將其作為安卡拉政府思想的中繼,即敵視庫德人和亞美尼亞人」。

該報告還強調“宗教實踐”是“促進政治意識形態的強大槓桿”,外國行為者資助法國的禮拜場所,並向法國清真寺借調伊瑪目的“使土耳其能夠影響法國的伊斯蘭教”。

代表團稱,土耳其的另一個作案手法是“通過參與地方和全國選舉實現政治介入主義”,並積極在社交網絡上傳播敵視立法的信息。

代表團對民選代表、高級公務員、企業和學術介面對外國干涉時的「天真」感到遺憾。

在二月的聽證會上,內部安全總監尼古拉斯·勒納警告國會議員和參議員不要試圖接觸外國情報人員,特別是在外交掩護下的俄羅斯人,以進行間諜或乾擾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