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場所添加機器人會讓人類變得更懶嗎?

柏林工業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機器人越來越多地在工作場所協助人類完成任務,但當人類與機器人合作時,他們往往不太關注自己的工作。

研究模擬了一個場景,參與者的任務是檢查電路板是否有缺陷。

一半的研究參與者被告知,一個名為 Panda 的機器人首先檢查了電路板。他們在工作時看到並聽到了機器人。然後參與者被要求評估他們的表現努力。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 Dietlind Helene Cymek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團隊合作是一件好事。”

“一起工作可以激勵人們表現出色,但也可能導致人們失去動力,因為個人貢獻不那麼明顯。”

「我們感興趣的是,當團隊夥伴是機器人時,我們是否也能找到這種激勵效應,」她補充道。

結果發表在期刊上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前沿,顯示人類與機器人一起工作更有可能表現出「社交偷懶」。

「社交偷懶」:為什麼我們在團隊中的生產力會降低?

當一個人在團隊中工作時比單獨工作時付出的努力更少時,就會出現「社交偷懶」。

這個概念最初由法國農業工程學教授馬克斯·林格曼 (Max Ringelmann) 於 1913 年研究,他在繩索拉動實驗中首次觀察到了這一現象。

「社交偷懶」可以用以下事實來解釋:當人們在團隊中工作時,他們不太可能感到個人對任務的結果負責。

研究的作者認為,在他們的實驗中觀察到的生產力下降可以用「共享任務設定中動機的變化」來解釋。

雖然兩組參與者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沒有差異,但研究人員發現,那些認為自己正在與機器人一起工作的人在任務後期發現的缺陷較少。

該研究的資深作者 Linda Onnasch 博士說:“追蹤一個人正在看的地方很容易,但要判斷視覺訊息是否在心理層面得到充分處理就困難得多。”參與者可能下意識地認為機器人沒有遺漏任何缺陷。

研究的限制之一是參與者不直接與機器人一起工作,也知道作為研究的一部分他們正在被監視。

研究人員有興趣知道這種現像是否會轉化為現實生活中的情況,因為「社交偷懶」在某些情況下會產生嚴重後果。

2007 年的一項研究重點在於與航空中的人機交互

它強調,飛行員與自動化協調的故障可能會導致錯誤。

因此,有效的培訓、程序和回饋對於確保在工作場所安全有效地使用自動化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