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奧尼達是個13歲的孩子,他幾乎每天都會進入一個虛擬宇宙。
在那裡,他的化身遇到了現實世界中他的一些朋友的化身,他們一起從一個世界旅行到另一個世界。這是否意味著這元宇宙已經存在?如果是這樣,我們為什麼要去那裡?
虛擬宇宙還沒到來,但它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這個術語由科幻小說作家尼爾史蒂芬森於 1992 年在他的賽博龐克小說《雪崩》中創造。
在《雪崩》中,虛擬世界是一個基於虛擬實境的數位世界,使用者可以在其中互動、社交和開展業務,類似於當代虛擬世界,但更具沉浸感和反烏托邦風格。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人類學教授 Tom Boellstorff 認為,「虛擬世界」早於數位化,並強調它們構成了獨立的場所。
他在《對話》中表示,“虛擬世界不僅僅連接各個地方;它們本身就是各個地方。150 年前,人們使用電報下棋;那些虛擬棋盤並不位於電線的兩端。”
Boellstorff 也引用了 Bruce Sterling 在 1992 年指出的一個例子:「電話通話不會發生在您的手機或其他人的手機中。它們發生在虛擬環境中」。
那麼,虛擬宇宙裡有誰呢?
「我想說的是年輕人,下一代。這就是我認為虛擬宇宙將會存在的原因之一,」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學虛擬宇宙負責任發展主席主任奧雷利奧·洛佩茲-塔魯埃拉(Aurelio Lopez-Tarruella)說。
「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對主題虛擬世界中的這種體驗做好了更充分的準備,」他補充道。
「如果虛擬宇宙不能提供有意義的體驗,那麼我就不感興趣,因此遊戲是提供有意義體驗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威爾斯 VR 教育者兼 Collaborative Realities 創始人 Daniel D Bryant 說道。
「當你談論遊戲時,遊戲玩家是自我激勵的,但員工需要一個進入虛擬宇宙的理由,無論是出於專業目的還是企業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