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觀點。極右翼勢力的崛起可能會改變歐盟在全球事務上的立場

極右翼預計將在下一屆歐洲議會中獲得新的關注度,調查預測這些政黨將贏得 720 個席位中的約 144 個席位。

在國內,這將使歐洲議會成為歐洲懷疑論的跳板,削弱歐盟的自由民主框架。

但更偏向極右派的歐盟外交政策可能是什麼?

對極右翼政黨來說,外交政策通常是次要的,他們的麵包和奶油是與國家認同和國內兩極化相關的議題。他們的外交政策選擇是根據具體情況和適應性而定的,形成多數的機會主義需要優先於不同意見。

因此,極右翼政黨可能在道德保守主義和批評歐盟等議題上合作,但在外交政策上存在分歧。

從 Vox 到 Viktor,以及中間的每個人

也就是說,波蘭的法律與正義黨和匈牙利的歐爾班·維克多在烏克蘭戰爭問題上採取了對立立場——法律與正義黨堅定地支持烏克蘭,歐爾班則支持俄羅斯——同時在所有其他領域進行合作,特別是在挑戰歐​​盟的統治方面。

事實上,歐洲極右派最明顯的外交政策分歧與俄羅斯有關。有些政黨持有強烈的親俄立場,其中主要是德國的選擇黨(該黨依賴一個重要的講俄語的德國少數民族)、奧地利的自由黨和義大利的馬泰奧·薩爾維尼的聯盟黨。

在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之前,馬琳·勒龐的法國全國集會可能會被列入名單,但她後來縮小了親俄傾向,在戰爭問題上採取了更中立的立場。

歐洲極右翼的另一部分將自己定位為親美和親北約,因此團結起來支持烏克蘭:義大利兄弟會、西班牙的 Vox 和波蘭的法律與正義黨。

兩個國家的極右勢力有著矛盾的結合。第一個是義大利,它是唯一一個同時擁有親普丁極右翼領導人(薩爾維尼)和親烏克蘭領導人(梅洛尼)的歐洲國家。

匈牙利是第二個自相矛盾的例子:維克多·歐爾班在國際舞台上支持臭名昭著的親俄羅斯立場,但他也在自己周圍培育了一個完全受美國極右翼啟發並面向美國極右翼的智庫知識環境。

歐爾班本人正在與美國保守派精英建立聯繫,並享受他在他們中間所激發的欽佩。

因此,當談到支持烏克蘭的戰爭努力及其加入歐盟的努力時,人們可以預期極右翼的進展將導致歐洲議會聽到更多懷疑的聲音。

批評將更多地透過關於烏克蘭戰爭、重建和加入正式成員國的代價的孤立主義論點來表達,而不是透過公開支持俄羅斯,後者比幾年前更不可接受。

綠色新政和中國是民粹主義的機會

在其他外交政策議題上,歐洲極右翼更加團結。其中之一是《綠色新政》:所有極右翼政黨都採取氣候變遷拖延主義策略,認為《綠色新政》成本過高且官僚主義。

在某些情況下,例如德國選擇黨,極右翼將綠黨作為其主要的國內敵人,將反生態民粹主義轉變為批評被視為與普通公民脫節的「建制派」的主導框架。

在以色列-加薩衝突上,大多數歐洲極右翼人士一直公開支持以色列。極右翼領導人稱讚內塔尼亞胡是他們自己的一員,並將以色列視為一個民族民主國家,正在為自身的生存而與伊斯蘭恐怖主義作鬥爭——這種說法與他們關於歐洲打擊南方入侵的願景產生了很好的共鳴。

當然,這並不是說反猶太主義已經從歐洲極右翼勢力中完全消失,但作為公共傳播的一個特徵,反猶太主義肯定已經被淡化,以至於瑪麗娜·勒龐將自己視為反猶太主義的最佳捍衛者之一。

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點是,一個更右翼的歐盟顯然將在移民問題上採取更強硬的立場。義大利總理、義大利兄弟黨領袖喬治亞·梅洛尼在一月份舉行了一次相對引人注目的義大利-非洲峰會,出席的有二十多位非洲領導人和歐盟官員,其中包括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

梅洛尼主張歐盟制定一項支持非洲經濟發展的大型計劃,以換取非洲國家保留其移民並同意接收失敗的尋求庇護者——這一戰略得到了歐洲極右翼同行的支持,但成功的機會非常有限。

在中國問題上,歐洲極右派似乎分歧更大。中歐國家對中國最感興趣,歐爾班領導下的匈牙利(以及武契奇領導下的塞爾維亞,以及最近的斯洛伐克)被譽為中國在歐洲利益的門戶。

就德國選擇黨和自由黨而言,它們一直受到與中國(和俄羅斯)資金相關的腐敗醜聞的困擾。

在義大利,梅洛尼不得不謹慎行事,但鑑於美國總統候選人唐納德·川普強烈的反華立場,她最終選擇讓義大利退出「一帶一路」協議。川普的立場同樣也是對英國極右翼保守黨中強烈反華派系的考量。

事情可能會變得交易化

極右派影響歐盟外交政策的能力將取決於兩個關鍵因素。時間

首先是其組成聯盟的範圍:歐洲保守黨和改革派(ECR)和身份與民主派(ID)這兩個主要的極右翼議會團體在合作方面將遇到困難,特別是在像梅洛尼這樣的ECR 領導人受到公開拉攏的情況下。

因此,極右派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梅洛尼:她會選擇透過與基督教民主黨結盟將極右翼納入主流,還是冒著破壞正在進行的「正常化」進程的風險,尋求團結一大批激進團體。

其次,如果川普在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中贏得連任,歐洲極右派尤其是親美派可能會隨之調整外交政策。

但無論發生什麼,歐洲極右派都可能會提倡一種不太致力於自由民主價值的外交政策,而更傾向於對世界其他地區奉行交易性政策。

馬琳‧拉魯埃勒 (Marlene Laruelle) 是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事務與政治學研究教授,也是喬治華盛頓大學非自由主義研究計畫主任。拉魯埃勒目前是維也納人類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

在歐洲新聞台,我們相信所有觀點都很重要。聯絡我們:查看@euronews.com發送推介或意見並參與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