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政府正在安特衛普港僱用更多海關人員,加強打擊組織犯罪和隨之而來的毒品走私。
作為歐洲第二大港口,每年有數百萬貨櫃通過其大門,這就是為什麼它經常被稱為通往歐洲大陸的門戶,與荷蘭鹿特丹港並肩。
「過去五年來,我們在安特衛普一直在打破(毒品)記錄,」比利時聯邦公共財政局發言人弗洛倫斯·安傑利奇告訴歐洲新聞台。 「去年,安特衛普查獲了 89 噸可卡因。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但我們仍然看到數字在上升。”
“我們目前正在招聘 100 名新的海關代理,我們即將在碼頭內直接建造新的掃描設備,目標是掃描 100% 的風險集裝箱。”
2017 年,當局回收了約 41 噸,這一數字年比上升,到 2020 年將達到 65.5 噸。
2021 年緝獲量達到峰值,調查人員破獲了 89 公噸的緝獲量加密訊息服務 Sky ECC並在兩年的調查中攔截了十億條訊息。
禁毒戰爭已經失敗
天主教魯汶大學組織犯罪專家萊蒂齊亞·保利教授認為,反毒戰爭已經失敗,歐洲應該開始關注所造成的傷害。
「打擊〔毒品〕販運的戰爭不可能獲勝,」她告訴歐洲新聞。 「我認為整個歐洲的警察部隊不應該過度關注減少人流,因為在歐盟等開放邊界的地區,很難堅持使用法律。
“相反,他們應該盡可能減少與販毒本身相關的危害、暴力危害和腐敗危害。”
保利補充說,應該探討在歐盟範圍內就某些麻醉品合法化進行討論。
「與此同時,(我們應該)開始辯論某些毒品是否應該合法化,以減少有組織犯罪分子的收入。”
但隨著毒品緝獲量的增加,與組織犯罪有關的暴力也增加。
就在上個月,比利時司法部長文森範奎肯伯恩 (Vincent Van Quickenborne) 陷入了一場挫敗的綁架陰謀與荷蘭的組織犯罪有關。
他將其描述為“毒品恐怖主義”,其他人甚至稱比利時為“毒品國家”。然而,保利表示這個定義是不合理的。
「沒有理由將比利時定義為毒品國家。與真正的毒品國家(例如墨西哥)存在巨大差異,」她解釋道。
“在比利時和荷蘭,公共行政更加廉潔,因此很少有公務員被有組織犯罪分子腐敗的案例。”
保利補充說,去年安特衛普港回收的可卡因數量創歷史新高,幾乎與整個歐盟的年消費量相當,但整個歐洲大陸的價格仍然沒有上漲。
事實上,她說,在某些情況下,可卡因的成本甚至有所下降,這表明儘管警方查獲了可卡因,但供應仍然很容易流經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