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改變了」:芬蘭大膽加入北約的內幕

2 月 24 日凌晨,當俄羅斯坦克突破烏克蘭邊境時,賈裡·伊斯卡紐斯 (Jari Iskanius) 簡直不敢相信。

「這令人難以置信,」他回憶道。 “人們只是不相信這會發生。”

三天后,伊斯卡紐斯以距離俄羅斯30 公里的芬蘭城市拉彭蘭塔財務總監的身份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與其大國的所有合作項目,從綠色技術研究到文化活動,都必須立即暫停。

「幾十年來我們一直保持著非常密切的關係,但現在一切都變了,」伊斯卡尼斯告訴歐洲新聞。 “人們的想法在幾個月內發生了變化。”

不過,拉彭蘭塔並不是芬蘭唯一一個被迫重新評估與俄羅斯長期建立的連結的城市。整個國家突然陷入集體清算,以弄清楚21世紀的安全意味著什麼。

芬蘭現在正處於千載難逢的地緣政治轉變的邊緣,放棄傳統的不結盟地位,成為跨大西洋軍事聯盟北約的正式成員。

在政府確認有意向北約提交申請後,該國總統紹利·尼尼斯托 (Sauli Niinisto) 在總理桑納·馬林 (Sanna Marin) 旁邊說道:“一個新時代正在開啟。”

“一個受保護的芬蘭正在作為穩定、強大和負責任的北歐地區的一部分誕生。我們獲得安全,我們也分享安全。最好記住,安全不是零和遊戲。”

赫爾辛基做出這項重大決定,旨在設計一個新的安全架構,不僅是為了該國,也是為了整個軍事聯盟:芬蘭加入北約將帶來與俄羅斯共享的長達1,340 公里的巨大邊界,進一步包圍聖彼得堡並擴大其安全範圍。

對於一個直到最近才習慣於持久和平的幻想、將軍事力量視為過去時代的遺蹟的大陸來說,聯盟地圖的徹底修改是一個顯著的轉變。

電鍍國家

芬蘭對過去與俄羅斯的互動記憶猶新。

1939年至1940年間,芬蘭成功抵禦了蘇聯紅軍數量遠超過芬蘭軍隊的大規模入侵。

攻勢未能征服全國,芬蘭卻被迫割讓9%的領土,這段痛苦的記憶至今仍令人回味。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赫爾辛基作為一個蓬勃發展的自由民主國家與一個高聳的共產主義政權並存,走上了一條微妙的道路。作為東西方集團之間的緩衝區,芬蘭實現了繁榮並變得更加富裕,其國內生產總值在 20 世紀 80 年代幾乎增長了三倍。

直到蘇聯的威脅似乎永遠消失後,芬蘭才加入歐盟,這項決定使該國決定性地向西方靠攏。但北約成員資格仍難以捉摸且缺乏吸引力。 1990 年代,一種天真的假設認為後蘇聯時代的俄羅斯將變得更加開放和民主,削弱了跨大西洋聯盟的吸引力。

芬蘭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馬蒂·佩蘇表示,歐盟幾乎自成立以來一直試圖制定共同的外交政策,加入歐盟標誌著芬蘭與世界關係的新篇章,並有效結束了其中立地位。 )。

佩蘇告訴歐洲新聞台:“芬蘭加入歐盟時採取了軍事不結盟政策,其範圍基本上沒有中立那麼廣泛。”

「25年來,軍事不結盟的實際意義一直在下降。國防政策已經國際化。自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以來,芬蘭的軍事關係以及與北約的合作範圍一直很廣泛。”

芬蘭如今是該聯盟最活躍的合作夥伴之一,參與了北約領導的多項行動,包括在巴爾幹半島和阿富汗的行動。自2014年以來,它一直參與互通性平台,該平台旨在確保北約及其夥伴在未來的危機中更好地合作。 2017年,芬蘭與北約簽署網路防禦合作政治協議。

然而,儘管芬蘭與聯盟的聯繫越來越密切、不斷發展,但它與全職成員保持著謹慎的距離。佩蘇表示,這項經過深思熟慮的立場基於兩個主要因素:芬蘭人對加入北約的支持率持續較低,以及芬蘭作為一個不結盟國家能夠更有效地處理與俄羅斯的關係的「一定信心」。

幾週之內,這兩個原因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民調:公共廣播公司Yle公佈的一項民調五月初對加入北約的支持率飆升至 76%,其中只有 11% 的人堅決反對這個想法。這些數字代表著與支持加入聯盟的不到 28% 的人相比發生了驚人的轉變一月今年。

同時,克里姆林宮的侵略行動粉碎了赫爾辛基對莫斯科的所有殘餘信任,並將愛好和平的大陸推回戰時。

佩蘇說:“這場戰爭表明俄羅斯已準備好依賴非常廣泛的軍事力量,並增加了冒險的胃口和準備。但它也改變了更廣泛的背景。”

“像德國這樣的國家已經宣布他們將在各自的國防政策上採取重大步驟。這個難題的許多部分目前正在發生變化。”

威懾力

隨著國內外局勢開始迅速為加入北約鋪平道路,政府發布了一份安全報告,以幫助對加入北約擁有最終決定權的立法者指導他們的辯論和內部反思。

該文件沒有提出任何明確的結論或建議,但列出了該國最緊迫的問題和優先事項。其中最主要的擔憂是,隨著俄羅斯推動其新帝國主義願景,芬蘭戰略獨立的空間將會減少。

“俄羅斯可能會堅持其有關歐洲安全的要求,並將其列入未來的議程,”報告稱

「在俄羅斯旨在透過訴求和軍事手段建立勢力範圍的情況下,如果未能對安全環境的變化做出反應,可能會導致芬蘭的國際地位發生變化,並縮小芬蘭的迴旋餘地。”

在這種變幻莫測的情況下,威懾的力量就顯得更加不可或缺。芬蘭這個擁有550萬人口的國家,在擁有世界第二強大軍隊的鄰國核武國家面前,很清楚自己的限制。

幾乎不可避免的是,北約成為最自然、最引人注目的追求途徑。該聯盟集體防禦的基石第五條可以為芬蘭提供備受期待的保證,即如果俄羅斯發動攻擊,芬蘭不會自生自滅。

執政黨社會民主黨的歐洲議會議員米亞佩特拉·庫姆普拉-納特里(Miapetra Kumpula-Natri) 表示:「現在我們看到我們的鄰居真的像歷史書上那樣,他們確實攜帶傳統武器越過邊境並開始殺戮。 “這是一個警鐘,提醒我們是時候採取行動了。”

與烏克蘭不同的是,芬蘭目前受益於歐盟《歐盟憲章》第 42.7 條的規定。共同防禦條款,其中引入了“援助和協助義務”,以防成員國成為“武裝侵略”的受害者。該條款幾乎沒有先例,並且故意將「援助和援助」的含義模糊化,以便給每個歐盟國家足夠的解釋空間。

庫姆普拉-納特里表示,北約可以向芬蘭提供額外的保證,並幫助降低俄羅斯入侵的可能性,並表達了與政府報告中表達的類似擔憂。

「普丁已經團結了歐盟,」歐洲議會指出。 “我們看到我們的命運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我們需要共同努力,深化我們的國防工作,使團結不再是一句空話。”

「我們必須比去年冬天之前更多地考慮安全問題,」她補充道。

北約的存在的理由

如果芬蘭的北約申請最終獲得30個成員國的批准,該聯盟的防禦能力將立即提升。

根據最新的數據,芬蘭軍隊目前有18,400名義務兵和18,400名預備役軍人,戰時兵力為18萬人。國家人物。其配備包括200輛主戰坦克、200輛機械化戰車和800門野戰砲。

根據芬蘭憲法所有公民都有義務參與國防,這項任務反映了該國從與俄羅斯的緊張關係中學到的慘痛教訓。每位 18 歲至 60 歲的芬蘭男性公民都有義務服兵役,而女性則可以自願申請。

專家表示,芬蘭對北約的主要貢獻將是其保衛國家的能力,特別是其廣闊的陸地邊界,如果克里姆林宮感到被北約重新繪製的地圖逼到了絕境並決定進行報復,那麼這可能會成為緊張局勢的熱點。

普丁已經警告過這項政策轉變將是一個「錯誤」並「對俄羅斯與芬蘭的關係產生負面影響」。無獨有偶,俄羅斯一家能源供應商上周宣布,以未能付款為由,將削減對芬蘭的電力出口。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高級研究員米哈烏·巴拉諾夫斯基(Michał Baranowski) 告訴歐洲新聞台:「坦白說,這是俄羅斯所要求的。如果他們沒有進入烏克蘭,芬蘭的公眾輿論就不會發生這種變化。

“沒有什麼比弗拉基米爾·普丁更能讓芬蘭人如此迅速地轉向北約了。”

北約的海上邊界也將進行徹底的重新設計。巴拉諾夫斯基說,一旦芬蘭和瑞典(另一個正在經歷類似國家清算的北歐國家)加入這個由30個國家組成的組織,俄羅斯可以通過加里寧格勒和聖彼得堡進入波羅的海,波羅的海將變成一個「北約湖泊」。

「從傳統意義上講,波羅的海國家過去被認為是站不住腳的,」他說。 「現在防禦將更加清晰。芬蘭和瑞典將隔海相望增援。波羅的海周圍的威懾力肯定會增強。”

然而,芬蘭的貢獻不會僅限於軍隊和地理邊界。

多年來,在冷戰結束以及隨之而來的世界秩序發生變化後,北約一直在尋找存在的理由來證明其存在的合理性。諷刺的是,曾強烈譴責北約擴張的弗拉基米爾·普丁似乎恰恰提供了所缺失的東西:他入侵一個主權國家的厚顏無恥的決定重振了該聯盟的核心目標,並使其他國家被其集體力量所吸引。

普丁將烏克蘭推離北約的強力嘗試可能會以一條長達 1,300 公里的全新邊界以及擴大和重振聯盟的方式結束。

「2月24日之後,北約的主要任務再次是領土防禦。這有點回到了基礎,」巴拉諾夫斯基說。 “普丁提供了邪惡的面孔。俄羅斯在烏克蘭犯下的可怕罪行是該聯盟存在和強大的原因。”

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對芬蘭改變主意表示歡迎,並表示該組織願意快速推進入盟程序,同時解決一些成員國的擔憂,像土耳其一樣,可能有關於它的應用。

當政府繼續推動永久改變國家軍事地位的計畫時,那些與俄羅斯毗鄰共存的人們仍以謙遜的自信和鎮定的態度繼續著自己的日常生活。

來自拉彭蘭塔市的賈裡·伊斯卡尼烏斯 (Jari Iskanius) 表示:“我認為並不存在真正的恐懼,因為我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沒什麼好擔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