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加入呼籲世界衛生組織重新命名猴痘的“痛苦和種族主義歷史”

紐約市當局週二呼籲世界衛生組織(WHO)重新命名猴痘病毒,這個名稱被視為帶有侮辱性,可能導致患者自我隔離而不是尋求治療。

紐約市衛生專員阿什溫·瓦桑在給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的信中寫道:“我們越來越擔心有關'猴痘'病毒的信息可能對這些本已脆弱的社區產生潛在的破壞性和污名化影響。

後者在6 月中旬就已經提到了這一可能的變化,當時譚德塞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正在與世界各地的合作夥伴和專家合作,改變猴痘病毒、其進化枝及其引起的疾病的名稱」。

儘管世界衛生組織當時表示將「盡快」宣布更名事宜,但此後一個月內沒有任何新進展。

週六,該全球機構宣布國際衛生緊急事件疫情爆發,稱其為「非同尋常」。

猴痘名字的“痛苦和種族主義歷史”

據該市衛生專員稱,人們對「類似的術語植根於有色人種社區的痛苦和種族主義歷史」表示擔憂。

瓦桑在信中回顧了愛滋病毒(HIV)爆發期間錯誤訊息的負面影響,或在COVID-19大流行後亞洲社區遭受的種族主義,當時的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將其稱為「中國病毒」。

「繼續使用『猴痘』一詞來描述當前的疫情可能會重新點燃種族主義和恥辱感的創傷——特別是對於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種以及 LGBTQIA+ 社區的成員而言,他們可能會因此避免參與重要的醫療保健服務,」瓦桑補充道。

任何人都可能感染猴痘,但自從病毒在歐洲和美國出現以來,該病毒絕大多數在男男性行為者中傳播。

就目前病例數而言,紐約是美國受影響最嚴重的城市,自疫情爆發以來已檢測到 1,092 例感染病例。

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CDC) 稱,截至週一,全球已有 76 個國家報告了 19,188 例病例。

在這些病例中,有 18,861 例感染病例發生在歷史上未受該病毒影響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