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厭惡感驅使我們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過度洗衣服

由於科技進步使洗衣服變得更容易、更便宜,我們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洗衣服。

歐洲家庭平均每週洗五件衣服,更大的機器意味著消耗更多的能源和水。使用洗衣機的家庭數量也有所增加,從 2010 年的 30% 上升到 2024 年的 80%。

由於很容易將東西扔進洗衣箱,並且擔心被認為是乾淨的,所以我們會洗衣服,即使它們並不是很髒。

但是,從我們的衣服脫落的微塑料除了洗衣機消耗的能源或水之外,洗衣對環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在全球排放的所有微塑膠中,16% 至 35% 來自洗滌合成纖維。根據歐洲議會研究服務機構的數據,洗滌一次聚酯衣會釋放出 70 萬根微塑膠纖維。

現在新的研究發現,儘管大多數人傾向於選擇環保的生活,但我們不會以被視為骯髒為代價。

為什麼我們洗衣服的次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瑞典科學家對 2000 人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我們對被視為不乾淨的恐懼超過了我們選擇環保生活的願望。

「儘管機器變得更加節能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環境系統分析系博士生埃里克‧克林特(Erik Klint) 表示:「我們選擇清洗的頻率對氣候影響最大,而我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進行過如此頻繁的清洗。 」在瑞典。

“與此同時,我們大多數人似乎對改變我們的洗錢行為以減少氣候影響不感興趣。”

克林特是這項最近發表的研究的帶頭人,該研究重新審視了我們的洗滌習慣。它研究了可能影響我們的兩個主要因素:我們的環境認同以及我們對厭惡感的傾向。

「研究表明,我們對厭惡的敏感度越高,我們洗的次數就越多,無論我們是否高度重視我們的環境特徵。厭惡感完全壓倒了環保意識,」他說。

我們希望避免被其他人視為骯髒或不潔,這些厭惡和羞恥的感覺鼓勵我們清洗自己的身體。衣服更多 - 即使我們擔心我們的碳排放。

研究人員從先前的研究中已經知道,許多人並沒有將他們的洗衣習慣與環境聯繫起來。在看到改變人們行為的運動大多失敗後,他們想找出原因。

我們如何鼓勵人們減少洗衣服的次數?

克林特認為,旨在讓我們思考洗衣對環境影響的活動的做法是錯誤的。

“無論你的論點多麼合理、多麼有研究基礎,如果它們與人們不同的驅動力相悖,比如渴望感受到對某個群體的歸屬感,它們就不會起作用。”

厭惡如此強烈地驅動我們的行為,因為它是一種進化條件下的情緒,可以防止感染或危險物質。再加上因為害怕人們不想與不注意衛生的人交往而感到羞恥或被排斥,這對我們的行為產生了強烈的影響。

而不是試圖讓人們少洗衣服克林特說,這項研究表明,宣傳活動應該關注人們習慣背後的心理驅動因素。這包括尋找方法鼓勵人們從一開始就不要製造大量衣物,例如更頻繁地使用衣服在它們最終進入您的洗衣籃之前。

「它可以針對過度洗滌,傳達諸如『大多數人不只一次使用 T 卹』之類的訊息。」他解釋道。

「而且還可以用其他方法代替洗衣機,例如晾乾衣服、刷掉污垢或用手去除個別污漬。一種方法可能是強調這裡的經濟論據,因為衣服在經過機器時會磨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