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近的一份報告,土地不平等直接威脅著世界上 14 億最貧窮人口。
新的計算發現權利和取得土地的差距比之前想像的要高出 40% 以上。目前,全球最大農場中只有 1% 的農場經營著 70% 以上的農地。
缺乏使用權和所有權正在迫使農村和原住民社區離開土地。國際土地聯盟 (ILC) 和樂施會的報告發現,這也使估計 25 億人的生計面臨風險。
「日益嚴重的不平等是消除貧窮的最大障礙;樂施會危地馬拉主任安娜·瑪麗亞·門德斯 (Ana María Mendez) 表示:“在危地馬拉等國家,極端不平等會導致生命損失。”
「在危地馬拉農村地區,極端的土地不平等損害了原住民和小農社區的權利和生計,並加劇了氣候危機。
“今天,當我們面對冠狀病毒大流行和氣候變遷引發的災難性颶風時,土地不平等的影響更加明顯,解決這一問題刻不容緩。”
特別是,基於性別、種族或文化的土地不平等可能「嚴重破壞永續性」並使其他形式的不平等變得更加嚴重。
這是因為女性、原住民和當地社區往往是「家庭福祉、永續生計、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文化保護和社會正義的守護者」。
集約化農業日益嚴重的問題
在世界各地,土地被越來越少的業主群體搶購——其中包括大型農業企業和外國投資者。
報告稱,近年來,不平等的真實狀況一直被“隱藏”,因為大企業利用全球供應鏈來控制土地,而不必擁有土地。更集約化的農業導致單一種植的增加,這對野生動物不利,並以尊重環境的方式生產農作物的小農場減少。
複雜的企業關係也使得讓企業對其社會或環境影響負責變得更加困難。
「我們看到的是,土地不平等從根本上來說是精英控制、企業利益和政治選擇的產物,」該報告的合著者朱利亞·巴爾迪內利(Giulia Baldinelli)說。
報告建議,必須解決法律、企業和金融機構中的權力失衡問題,才能找到解決方案。它強調需要支持較小社區的土地權利。
國際勞工大會秘書處主任麥克泰勒警告說,從冠狀病毒的影響中恢復可能意味著將經濟利益置於人類和地球的需求之上。
但事實並非一定如此。
泰勒總結道:“然而,總是有一條更具包容性的道路來重建我們的經濟,強調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尊重人權並解決不平等的系統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