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化善意:“為什麼正能量應用程式可以改變世界”

萊爾·班傑明自己也承認,他的童年並不幸福。 11歲時,父母離婚後,搬到紐約與父親住在一起,並找到了第一份工作。

當地的企業經理對他很感興趣,給他買了食物,並鼓勵這個小男孩認真對待他的教育,給自己最好的人生機會。幾年後,他在法律界短暫工作了一段時間,他認為法律並不是回報當地商人對他的善意的最佳方式。

相反,他著手創辦一本關係雜誌,隨後在 2010 年推出了他的非營利組織孩子可以做的 16 件事該計劃旨在對兒童進行金融、健康、商業和環境等議題的教育,同時與企業合作加強其企業社會責任計畫。

了解更多 |“我如何使塑膠瓶成為可持續的選擇”

然後,在 2016 年的政治動盪期間,他突發奇想,將他試圖向兒童和企業灌輸的社會責任感轉化為遊戲。由此看來,有計劃的善舉應用程式誕生了。

將曾經被認為是一件苦差事的事情變成一個遊戲,遠遠不是一個新穎的概念。但這個想法是否能夠將善意轉化為真正的改變呢?

科技時代的新生活遊戲

對於隨著網路和社群媒體的出現而成長得太快的一代人來說,千禧世代仍然對遊戲著迷。事實上,我們幾乎沒有什麼東西沒有變成線上遊戲。從約會, 到鍛鍊還有行銷,專家確實在跟我們玩遊戲。 “那麼,為什麼不遊戲化成為世界好公民呢?”創辦人兼執行董事萊爾‧班傑明問道。

他堅信這個概念可以在解決氣候變遷、污染、人口過剩、流行病、戰爭和恐怖主義等問題方面發揮作用。 「我們的問題不會由政府解決,而是由人們合作解決,」他聲稱。

玩 PAK 遊戲的人被稱為 Karma 俱樂部的成員。每天,他們都面臨著完成一項簡單的同情行為的挑戰,這些行為會在排行榜上進行追踪,最終讓玩家升級並有資格獲得現實世界的獎品。

「這可以很簡單,例如給街上的人讓路,或者有意識地對陌生人微笑,」本傑明告訴歐洲新聞生活報。

「該行動的目標是讓人們感覺良好,並讓他們將這種感覺融入社會。我們需要人們看到,過更幸福、更健康的生活的關鍵是基於我們的社交互動,而不是我們賺的錢或我們服用的藥物。

班傑明的想法得到了他所教授的企業社會責任計畫以及捐款和他自己的資金的資助,也被提名為聯合國非政府組織。

他對這些優點深信不疑,以至於他已經在開發另一款基於歷史瘟疫的線上遊戲,所有玩家都將在同一個團隊中玩,尋找氣候變遷和人口過剩等問題的解決方案。

有多少人願意加入同情運動?

目前,PAK 在 Instagram 上只有 605 名粉絲,在 Facebook 上只有 5000 名粉絲,但它寄望於 2020 年(被稱為「善良年」)取得巨大收益。本傑明希望他的計畫能夠像病毒一樣被廣泛接受,到明年年底擁有 500 萬用戶,並在全球產生 10 億善舉。

相關人士已經開始參與外展活動,傳播正能量訊息,氣候抗議活動成為結識志趣相投的人的溫床。到目前為止,他已經接觸到了從紐約到盧安達、柬埔寨和以色列的人們。

了解更多 |一半的千禧世代願意減薪來拯救地球

他還出版了一套書籍,概述了他與公民課程一致的慈善運動。如此大規模的宣傳活動涵蓋了聯合國制定的2030 年17 個永續發展目標中的11 個目標,如果目前報名的個人成為絕大多數,那麼本傑明將不缺少一支具有社會意識和生態意識的個人大軍。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們想要對公司說‘看看你們在做什麼,這就是它所產生的影響,我們希望你們做得更好’,”本傑明說。如果他們做得不好,他就打算帶著五百萬大軍來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