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重新檢視:關於《獻給愛麗絲》你需要了解的一切

1810 年 4 月 27 日:貝多芬創作《致愛麗絲》

當手指在 E 和 D# 之間飛馳時,那些修補的初始鋼琴音符已深深地印在每個人的腦海中。彈奏起來很容易,但掌握鍵盤上的後續流程卻很難擴展為更廣泛的部分。 《致愛麗絲》對許多人來說是路德維希·範·貝多芬的權威作品,但在他一生中,它卻完全不為人所知。

如果您在 1810 年問一位古典音樂迷這位德國作曲家最著名的作品是什麼,他們可能會回答《第五號交響曲》。這也是一首著名的歌曲,它以標誌性的三擊 G 開始,然後是更長的 E♭。然而,那位粉絲不會將“獻給愛麗絲”命名為“致愛麗絲”,因為他們不可能這樣做。貝多芬從未出版過它。他於 1827 年去世,直到 1867 年德國音樂學者路德維希·諾爾 (Ludwig Nohl) 發現它後,公眾才意識到它。

《致愛麗絲》是一首多麼美妙的作品。技術上稱為“Bagatelle No. 25”,但從未證實這首曲子是獻給誰的“Elise”。有些理論的標題是一種類型,實際上是獻給特蕾莎·馬爾法蒂(Therese Malfatti)的,據說是貝多芬當年向她求婚的學生。一項研究指出,伊莉莎白·羅克爾是一位年輕歌手,貝多芬也可能向她求婚。而另一種理論則認為是 13 歲的歌唱神童 Elise Barensfeld。

無論真正的「伊莉絲」是誰,這首曲子都充滿了浪漫的嚮往。當它在A小調上滑動時,它立即將聽眾從無聊的白日夢中帶入溫柔的激情。難怪它成為許多其他文化作品的基石。

羅斯瑪麗的寶貝

電影中最著名的「致愛麗絲」用法可能是羅曼波蘭斯基 1968 年的恐怖片羅斯瑪麗的寶貝。這部緊張的電影讓觀眾感到不安,因為米亞法羅飾演的羅斯瑪麗越來越擔心她的紐約鄰居是撒旦邪教的成員,他們想要她的孩子。令人毛骨悚然的開場搖籃曲和不斷迴響的《獻給愛麗絲》有助於強調最偉大的恐怖電影之一的恐怖。

大象

由 Gus Van Sant 2003 年執導的複雜電影大象該片以 1999 年哥倫拜恩高中大屠殺為靈感,對校園槍擊事件進行了簡單的描繪,榮獲坎城金棕櫚獎。在最後的恐怖事件發生之前,我們看到殺手之一亞歷克斯(亞歷克斯·弗羅斯特飾演)是一位沮喪的鋼琴家。亞歷克斯完整地演奏了《致愛麗絲》,範桑特在他的房間裡搖晃,帶我們進入了電影中最悲傷的主角之一的世界。

台灣的垃圾車

這不是您從未聽說過的深度電影剪輯。儘管我希望有一部名為《台灣的垃圾車》的經典電影,但我實際上指的是台灣各地的垃圾車在其常規路線上行駛的做法,同時推出“致愛麗絲”作為讓公眾知道是時候把垃圾箱拿出來了。受到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