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內市中心一棟曾經宏偉的別墅的一個小角落裡,阮孟智審視了這座他從小就喜愛的房子,但現在由於地基裂縫、屋頂崩塌和樓梯變形而放棄了。
47 歲的特里住在這棟分間房屋的三個房間裡,該房屋是今年公佈的受保護住宅名單上的該市約 1,200 棟法式別墅之一。
大多數別墅都有近百年的歷史,建於法國殖民統治時期,由於年代久遠和潮濕,已經老化。居住在裡面的家庭面臨狹窄、潮濕和嘈雜的環境。
建築師說,儘管這些房屋的地位受到保護,但這些房屋及其居民的未來仍懸而未決,因為居民難以負擔維護費用,而政府在如何最好地保護越南首都搖搖欲墜的遺產問題上卻搖擺不定。
「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記得這是一棟漂亮的房子,」特里在談到他出生的 1930 年代別墅時說道,該別墅融合了當地設計和裝飾藝術運動的元素。
“很浪漫。我能聽到郵局的鈴聲和河內車站的火車聲。”
但從那時起,他家的外殼就開始崩塌。
特里說:“隨著家庭臨時擴建,試圖擠出更多的空間,房子的結構已經變形。”
牆壁、天花板和陽台上都出現了裂縫,粘土瓦片從寬闊、懸垂的屋頂上掉落下來;促使他的家人決定搬出去。
損壞和倒塌
這些列入保護名單的別墅現在通常隱藏在咖啡館、麵館和時尚精品店後面,是由法國人和越南建築師為在殖民政權下工作的富有同胞建造的。
1954 年法國人離開時,共產黨政府接管了數千所此類房屋,並將其改造成辦公室,同時當局要求仍在越南的所有業主分割財產,並將部分財產分給越南窮人。
一些私人業主,例如特里,現在熱衷於逃離別墅,入住現代化公寓,但其他業主則寧願留下來,儘管條件很差,而且不知道他們的房屋是否能在未來幾十年內生存。
「我一生都住在這裡,所以我不想搬到其他地方,」65 歲的 Hoang Chung Thuy 說,她與其他 10 戶人家共用她的三層別墅、一家海鮮餐廳、一家服裝店。攤。
如果沒有樓上鄰居的批准和資金,她無法修復搖搖欲墜的牆壁,但她決心不離開祖父母建造的房子。
河內建築師協會的 Tran Huy Anh 表示,如果沒有適當的維護,這些建築「就有損壞和倒塌的風險」。
“那些20世紀初建造的……每20到30年就需要不斷翻新和維護,不應該更久了。”
2015 年,一棟建於 1905 年、居住約 20 人的別墅倒塌,造成兩人死亡。
100萬歐元修復
當局於 2013 年首次製定了保護別墅的法規,但在保護住宅的問題上反覆猶豫。
Anh 說,大片別墅已經被夷為平地,而 4 月份,該市宣布了一項出售 600 棟國有別墅的計劃,但幾天后又撤回了這一想法。
現在河內表示,它的目標是到 2025 年翻新 60 處,但要說服每位居民搬遷,還面臨漫長的談判。
第一個項目——耗資 100 萬歐元修復一棟舊別墅——花了十年才開始。
但現在,該市決心讓這棟房子恢復昔日的輝煌,建築師兼還劍區主席范俊龍 (Pham Tuan Long) 表示,這棟別墅和 Tri's 別墅都位於該區。
「我們試圖透過使用傳統材料和傳統改造技術盡可能地保留原始元素和建築價值,」龍說。
但就在幾條街之外,特里收拾了他的家,但對它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他說,搬出去很難,但更難的是想像房子不再矗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