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稱來自舔廁所海從韓國流行音樂巨星 Jimin 到心懷不滿的披頭士樂隊粉絲馬克·查普曼 (Mark Chapman) 不幸殺害約翰·列儂 (John Lennon),粉絲圈的世界可能是一個奇怪而令人不安的地方。
快速瀏覽《城市詞典》上的粉絲圈只會增加這種困惑。這個字有不同的定義:
“一個由過度沉迷的網路成癮者和睡眠不足的怪胎組成的巨大邪教的無辜名稱。”
“撒旦邪教會毀滅你和你所愛的一切。”
“一群心甘情願讓自己的靈魂被執念吞噬的人。”
(這些都是有禮貌的)。
但粉絲到底是什麼?有些人的擔心正確嗎?歐洲新聞台就此主題採訪了兩位專家,以了解更多資訊。
“成為粉絲的興奮”
遠離《城市詞典》的黑暗世界,粉絲圈是一群對樂團、電子遊戲、書籍、電影、電視節目或特定主題有共同興趣的人組成的群體或社群——凡是你能想到的,都有一個粉絲圈。
許多粉絲群體在網路上或親自組織起來,而另一些人則將他們的熱情重新融入粉絲藝術或小說中。
西切斯特大學的臨床心理學家林恩祖貝尼斯博士根據粉絲心理學研究出版了四本書,她表示,粉絲現象植根於人類進化,這讓我們不得不尋找重複的經歷和志同道合的人。
「我們的大腦生來就是為了與外部實體建立深刻的聯繫,」她告訴歐洲新聞,並解釋了大腦的中邊緣系統(釋放多巴胺)的功能,以強化我們喜歡和想要的東西。
換句話說:當我們喜歡某樣東西時,我們就會想要更多。
「[這個]系統的開發是為了幫助我們找到下一頓飯,而不是預測我們的下一場音樂會,但是當我們非常喜歡某樣東西時,我們會盡快再次想要它,」同時也是Stardom和Fandom 小組主席的Zubernis 博士說西南流行文化協會會員。
粉絲圈的一些主要優點是它為人們提供了歸屬感、認同感,並且可以激發創造力。而且,儘管聽起來很簡單,粉絲圈的一個主要好處就是有趣。
「例如,參加最喜歡的樂團的音樂會激發強烈的情感,」祖伯尼斯博士說。 “音樂激發大腦的快樂中樞——一些樂迷用近乎宗教的術語來描述去聽一場音樂會,充滿了淚水和劇烈的心跳,感覺沒有任何言語可以充分描述這種體驗。”
研究還表明,粉絲群可以讓人們嘗試身份並更自由地表達自己,例如從事藝術、寫作或服裝等創意活動。
其他學者認為,與粉絲和名人建立關係(即使是遙遠的和片面的)可以有助於歸屬感。
“畢竟,粉絲也是人”
然而,粉絲群也有陰暗的一面。
正如前面的例子所表明的那樣,粉絲圈可能會在某些人中產生令人震驚的(如果不是有毒的)行為。
祖伯尼斯博士告訴歐洲新聞台:“群體的部分定義是有一些令人憎恨的敵人和捍衛自己的群體。” “在粉絲圈裡,有時這是另一派粉絲。”
她補充說,這可能會導致攻擊行為,因為粉絲群體會攻擊他們認為是威脅的其他人,而群體內部也可能會出現內訌,因為個人會爭奪在其等級制度中的地位。
向貓王致敬的藝術家經常自稱是貓王的超級粉絲,他們記錄了他們的場景中有很多內鬥,成員們爭論貓王的真實解釋是什麼。
然而,切斯特大學媒體和文化研究高級講師馬克·達菲特博士聲稱,對粉絲群的一些負面情緒源於媒體對粉絲群的討論方式。
他說:「主流媒體傾向於將粉絲視為一種可怕的其他人,」記者「自己承擔」尋找粉絲社群中「最新的社交焦慮」。
在 20 世紀 60 年代披頭四等樂團的歇斯底里中,這些社會焦慮圍繞著粉絲所謂的性放縱,他們被各種刻板地視為追星族。
達菲特博士表示,如今,圍繞粉絲群的擔憂主要集中在團體監視、倦怠和網路集體行動等方面。
除此之外,他說,做一些奇怪的事情的觀眾經常被貼上粉絲的標籤,因為沒有其他可用的術語。
「總的來說,粉絲圈對普通人來說是一種普通的活動,媒體專注於試圖將粉絲圈定位為異常行為,而不是粉絲圈本身的任何典型或必要的東西。”
記者們也強調了他們認為粉絲圈的正面方面,一個值得注意的例子是韓國流行音樂超級粉絲在網路上批評種族主義,打擊右翼陰謀集團,例如 QAnon。
不管怎樣,粉絲群是否幫助或傷害了相關人員,目前還沒有定論,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的經驗。
「像任何健康的事物一樣,[粉絲圈]需要平衡,」祖伯尼斯博士總結道。
“花錢去聽一場感覺像是一生一次的音樂會是一種快樂的經歷,對我們來說有好處。花去購買雜貨或支付房租所需的錢反而會對個人的生活產生不利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