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我們將來如何生活在一起?
但在構成世界最大建築盛會的 46 個國家館中,幾乎找不到直接的答案。
部分原因是展會上提出的問題:氣候變遷、資本主義和不平等、性別歧視和種族主義都是複雜且相互關聯的。
雙年展策展人也將它們與當前的大流行聯繫起來。
「由於氣候變遷、由於深刻的政治兩極化、由於全球範圍內日益加劇的不平等問題,人們提出了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的問題。這些是大流行的原因,也是我們提出這個問題的原因,」哈希姆薩爾基斯說。
一起工作和生活之後,薩爾基斯認為,從這場大流行病中學到的一個重要教訓就是共同生存。
「我認為,需要重新思考包括公共衛生在內的共同利益的概念,這是我們必須從這場大流行中學到的深刻教訓。建築參與塑造公共衛生,」他說。
「未來醫院」對於這個冠狀病毒時代來說是一個特別及時的裝置。
它質疑醫療機構的角色及其未來,聲稱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西方醫療模式可能已經達到了極限。
愛爾蘭的展館名為“糾纏”,對該國能源匱乏的數據經濟持批評態度。
「到2027 年,愛爾蘭的資料中心產業將消耗愛爾蘭約三分之一的電力。因此,這個計畫的目的是說,雲端是一個提取過程,需要大量的電力,而這些電力通常是從化石燃料中獲取或建構的, 」聯合策展人多納爾·拉利說。
西班牙的「不確定性」館用懸掛的紙片營造出一種誤導性的幸福感和光明感,但這實際上是關於虐待移民的問題。
該計畫聯合策展人索菲亞·皮涅羅(Sofía Piñero)表示:「該計畫尊重了處於非法境地的人們的處境,他們只是被稱為非法移民。他們不是罪犯,但他們被當作罪犯對待。他們是逃離可怕處境的人。
德國向我們呈現了一個看似荒涼的反烏托邦——2038 年,空間完全空無一人,只有二維碼可以為我們提供任何定義。
但策展人給它取了個標題「新寧靜」。他們向參觀者展示了一系列電影,講述了一個更美好世界的故事,利用建築、藝術、生態、經濟、哲學、政治、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國際專家團隊的知識和願景。
「航空太陽能博物館」等更多豐富多彩的項目已進入主展館。
這個氣球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實現,是不斷增加的「浮動博物館」收藏的一部分,該博物館邀請每個人減少、再利用和回收。
「復活崇高」等其他項目要求遊客進入一個玻璃盒子,用所有的感官來一睹夏威夷殖民活動中消失的一朵滅絕的花朵:Hibiscadelphus Wilderianus 岩石。
一些項目,例如“塵埃之城”,是對威尼斯封鎖期間經歷的直接回應:由於缺乏大量遊客,這座空城的美麗再次顯現出來。
它希望人們反思威尼斯旅遊業的未來,因為遊客——甚至是雙年展的參觀者——採取的每一步都可能慢慢地摧毀這個地方。
遊客被要求走過破碎的水磨石瓷磚,以了解他們在威尼斯及其遊客的動態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17屆雙年展開放民眾至2021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