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 2035 年,轉向電動車可能會讓德國汽車產業失去 186,000 個工作機會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 (VDA) 委託發布的一份新報告顯示,到 2035 年,德國汽車工業轉型為生產電動車可能會導致約 186,000 個工作崗位流失,其中四分之一已經消失。

它是作為歐洲汽車業面臨危機由於市場條件的急劇變化。轉向電動車的推動帶來了一場變革,已經影響了多家公司,其中包括德國自己的大眾汽車。它大幅削減了成本——並且週一宣布計劃關閉三家工廠在歐洲最大的經濟體。

Prognos Research Institute 的《汽車業就業前景》報告顯示,自 2019 年以來,汽車業已有 75,000 個工作流失,其中近 8,900 個職位涉及金屬加工。

最終統計數字被增加的29,000名新員工所抵消,其中汽車工程領域新增職位超過10,000個,導致汽車行業淨流失46,000個工作機會。

到 2035 年,如果僅生產純電動車,可能會另外失去 14 萬個工作機會。

最終計數可能會受到可用技術工人數量以及可能鼓勵或阻止新投資的政治框架的影響。

VDA 主席希爾德加德·穆勒(Hildegard Müller) 表示:「我們行業的轉型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德國汽車行業的公司及其員工正在付出巨大努力,以確保轉型成功。這一點毫無疑問。產業成功轉型的意願。

哪些工作面臨的風險最大?

自2019年以來,汽車工程、技術研發以及電腦科學、電氣工程和軟體開發領域的工作有所增加。

例如,汽車業 IT 職位的就業人數自 2019 年以來增加了約四分之一,自 2013 年以來增加了 85%。

未來,電腦科學、資訊和通訊技術以及機電一體化、能源和電氣職業將變得更加重要。

另一方面,金屬結構和焊接技術或金屬加工工作的相關性越來越小,而且工人也越來越少。

企業管理和行政領域的工人預計將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而這些職業的相關性預計將較低。

報告指出,在某些領域招募必要領域的技術工人可能會成為一項挑戰,並建議在公司內部開設培訓課程。

報告最後給出了嚴峻的前景,指出德國汽車工業協會對其中型汽車行業成員進行的定期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公司(82%)正在推遲、搬遷或完全取消在德國實際計劃的投資。超過三分之一的公司 (37%) 計劃將投資轉移到海外。

該研究呼籲歐洲和德國的政策制定者透過解決能源價格、官僚主義、提供有競爭力的稅收制度和更多自由貿易協定等要求來提高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