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飛彈襲擊以色列後油價飆升,歐佩克堅持計畫

市場密切關注週三舉行的歐佩克+線上會議,尋找伊朗對以色列進行飛彈襲擊後的生產意圖跡象。

根據《金融時報》報道,預計該組織不會改變目前每日減產 586 萬桶的計劃,不過消息人士稱,該組織可能會從 12 月開始取消減產。

該組織先前同意從12月起將聯合產量增加18萬桶/日,作為2025年增加供應計畫的一部分。

在美國產量激增和油價下跌的情況下,OPEC+仍面臨市場份額和獲利能力下降的壓力。

自願減產仍在等待

同時,成員國並未完全遵守自願減產,伊朗和哈薩克等國未能兌現承諾。

這兩個國家供應過剩,並承諾在 9 月和 10 月每天減產 123,000 桶來彌補。在這些補償性減產完成之前,OPEC+不太可能增產。

然而,這種情況也凸顯了伊朗在影響石油市場趨勢方面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進一步升級可能會再次推高油價,使全球通膨前景更加複雜。

伊朗週二向以色列發射約200枚彈道飛彈,標誌著中東衝突大幅升級,導致原油價格飆升。這次攻擊是為了報復真主黨領導人和伊朗指揮官被殺,隨後以色列向黎巴嫩南部部署地面部隊。

週二,ICE 布蘭特原油期貨上漲 2.9%,每桶 73.56 美元,紐約商業交易所 WTI 期貨上漲 3.5%,至每桶 70.92 美元。

週三亞洲時段,兩個基準油價繼續上漲 1% 以上,截至歐洲中部夏令時間凌晨 4:45 分別達到每桶 74.56 美元和 70.94 美元。

目前,對石油市場的影響似乎有限,因為大多數飛彈都被以色列防禦系統攔截,據報道只有一人死亡——一名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平民。

油價或面臨進一步上行壓力

石油市場的主要擔憂是以色列可能對伊朗石油設施進行報復性打擊,這可能會大幅推高原油價格。

根據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的數據,伊朗是全球十大石油生產國之一,8 月份日產量超過 330 萬桶,為五年來最高水準。

伊朗一半的產量用於出口,約佔全球供應量的 2%。

此外,伊朗和以色列之間不斷升級的軍事衝突可能導緻美國恢復對伊朗石油出口的製裁,進一步推高油價。

eToro市場分析師喬什·吉爾伯特(Josh Gilbert)表示:“這無疑為石油提供了短期支撐,特別是如果我們看到這些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的話。”

由於全球經濟數據(尤其是美國和中國的經濟數據疲軟)導致需求前景疲軟,油價在過去三個月一直處於下跌趨勢。

同時,美國創紀錄的石油產量和全球向綠色能源的轉變導致價格暴跌。儘管存在這些宏觀經濟阻力,但不斷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往往成為石油市場的看漲因素。

中國最近的政策措施也可能改善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的需求前景。

上週,中國人民銀行 (PBOC) 宣布將存款準備率 (RRR) 下調 0.5%,同時進行了主要利率下調。中國也實施了多項寬鬆政策來支持房地產產業和股市。

吉爾伯特補充說:“中國的經濟刺激計劃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如果有人認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將在供應可能受到限制的情況下增加需求,那麼這將為原油價格帶來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