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爾茨訪華:平衡距離與外交

德國總理奧拉夫·肖爾茨本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會談,並與中國各地的商界領袖進行了討論。

此行是肖爾茨就任德國總理以來第二次訪問這個亞洲國家,也是德國推出「對華戰略」以來的首次訪問。

這項措辭強硬的政策旨在減少柏林對北京的依賴,去年被中國官員稱為「誤算」。

作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的領導人,習近平多次強調友好關係的好處。

在肖爾茨最近的雙邊訪問期間,「去風險」的概念仍然懸而未決,歐盟目前對中國進口持守勢。

去年,委員會發起了一項反補貼調查進入中國電動車,官方現在已經有中國供應商風力渦輪機在他們的視野中。

歐盟委員會認為,這些廉價進口產品可能會損害歐盟企業。

中國的國家補貼使製造商能夠降低成本,這意味著他們可以向消費者提供更便宜的價格,同時將歐洲競爭對手擠出市場。

「在某個時候,德國和歐洲也會有中國汽車。唯一必須始終明確的是,競爭必須公平,」肖爾茨週一在上海對一群大學生說。

「換句話說,不存在傾銷,不存在生產過剩,不侵犯版權,」肖爾茨補充道。

自從俄羅斯總統普丁決定向歐洲配給天然氣供應以來,歐盟加強了自給自足的力量。

儘管北京保證中國不會對歐洲安全構成威脅,但許多西方國家仍與中國和俄羅斯保持距離。

習近平拒絕譴責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行動,有報告指出中國企業正在仍在銷售「兩用」物品俄羅斯可以用來製造軍事硬體。

習近平對舒爾茨表示:「只要雙方堅持相互尊重、求同存異、溝通互鑑、合作共贏,兩國關係就一定會持續穩定發展。」星期。

無論政治敵對如何,很明顯,德國和中國都因經濟放緩而陷入困境,至少在短期內可以從健康、開放的貿易關係中受益。

在最近的訪問中,與肖爾茨同行的還有德國企業高層官員,例如梅賽德斯-奔馳董事長奧拉·康林松和寶馬首席執行官奧利弗·齊普策。

兩位商人都表示支持加強中德經濟關係。

BMW的 Zipse 告訴新聞節目 Tagesschau:“實際上,我們看到的機會多於風險。”

歐盟的保護主義傾向也受到了那些強調廉價、清潔技術對歐盟氣候野心重要性的人的批評。

據報道,習近平本週對肖爾茨表示:“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產品的出口豐富了全球市場供應,緩解了通膨壓力,為全球應對氣候變遷和綠色轉型做出了巨大貢獻。”到中國國家電視台。

看來,儘管德國在競爭方面猶豫不決,但仍熱衷於維持與中國的貿易業務。

在訪問期間,肖爾茨特別代表德國企業在這個亞洲國家推動更多市場准入。

批評人士認為,此舉與布魯塞爾更具敵意的立場背道而馳,他們認為德國將短期經濟收益置於長期安全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