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演算法與適應需求:人工智慧如何重塑工作世界

在本期實體經濟中,我們要問人工智慧對工作世界意味著什麼。它是否會讓那些棘手、乏味的任務變得更容易,或者它實際上是為了你的工作?如果您還沒有處於前線,您是否很快就會在機器人旁邊工作?

目前,全球範圍內關於人工智慧的討論很多。 12 月 8 日星期五,成員國和歐洲議會達成協議初步協議《人工智慧法案》是世界上第一個以全面、基於道德的方式監管快速發展的技術的嘗試。

歐盟對人工智慧技術進行立法之際,正值工作場所快速變化之際。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約 75% 的受訪公司表示,他們計劃在 2027 年採用人工智慧驅動的系統。

人工智慧驅動的技術如何徹底改變荷蘭的就業?

荷蘭超市 Picnic 正試圖徹底改變線上雜貨業。高度自動化的中心,如烏得勒支的野餐中心,充滿了大量的人工智慧技術。

該公司表示,這使其能夠提供更新鮮、更快、更便宜的食品——這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中具有明顯的優勢。

此外,Picnic 表示,人工智慧的採用創造了許多熟練的新工作,例如數據分析等領域,同時消除了配送和履行中心工人所做的大部分辛苦工作。

Picnic 首席技術長 Daniel Gebler 表示:“人工智慧為許多人創造了機會,他們可以在未來從事目前不存在的新工作。” “這是創造性的工作,但技術也取代了重複性工作和艱苦的工作。”

Picnic 表示,其技術和商業模式使其更具永續性。該超市已經使用純電動車免費送貨。然而,減少食品和包裝浪費的數據驅動分析也是其營運的核心。

「像野餐這樣的服務可以以非常可持續的方式運營,但這更進一步,我們不僅有良好的預測,使我們的服務、我們的運營可持續,而且我們的供應商也可持續,」丹尼爾·蓋伯勒補充道。

'他們追蹤一切':人工智慧的興起和工作不安全感

如果運用得當,人工智慧可能會帶來巨大的好處。但當科技最終侵入我們的每時每刻時會發生什麼事?

Joseph Skull 是阿姆斯特丹一家領先的按需送貨服務公司的自行車快遞員。他說他厭倦了在輪班時不斷受到公司的監控。

「他們追蹤我們在工作時所做的一切,」他告訴《實體經濟》。 “他們可以看到我們是否在某個地方停留五分鐘,他們可以問你為什麼要花這麼長時間,而你只是要做一些工作時必須做的事情。”

荷蘭工會對此表示同意,並表示應該採取更多措施來控制快遞公司,特別是他們使用人工智慧演算法來提高生產力。

FNV Young & United 工會官員 Frank Van Bennekom 透露:“作為工人工會,我們看到了很多問題。”

「薪水很低。沒有保障,沒有保障。例如,在某些情況下,如果騎手沒有在給定時間送貨,獎金就會被拿走。這確實會導致不安全的情況。我認為,應該被法律定為非法。

一個擔憂是,在所謂的零工經濟中,人工智慧將導致更多而不是更少的不穩定工作,並透過使用人工智慧驅動的演算法管理工具來降低工作品質。

「我希望感覺自己可以去廁所,吃點食物,當我的衣服因有時會遇到的可怕天氣而濕透時,我可以換衣服。而且我希望感覺自己不會因為這些而受到懲罰。」那個,」約瑟夫‧斯庫爾說。

在人工智慧方面,歐盟將如何保護工人的權利?

專家和政策制定者在今年的會議上舉行了會議布魯塞爾歐盟社會論壇除其他緊迫主題外,我們還討論如何從人工智慧中獲益,同時確保工作中的公平、包容和安全。

歐盟就業和社會權利專員尼古拉斯·施密特 (Nicolas Schmit) 告訴歐洲新聞台:“重要的是,我們不會阻礙這一技術變革,但我們要確保我們正在確定保護工人所需的措施。”

「我們正在製定的第一個重要指令是保護平台工作人員,因為他們直接受到演算法管理的影響。我們現在正在大力推動這項指令的通過,一方面保證了在這種情況下保護工作人員演算法管理的同時,也要在社會權利、社會保護權、健康等方面保護他們。

除了平台指令外,歐盟還在敲定其人工智慧法案,該法案旨在為此類技術制定世界上第一本規則手冊。

致力於改善全球監管的人士表示,迫切需要對人工智慧進行良好的治理。

聯合國人工智慧諮詢委員會成員維吉尼亞·迪格努姆表示:「我們目前看到的是,人工智慧看起來非常像一輛沒有煞車、沒有繫安全帶的汽車,由沒有駕照的人駕駛。 」

“如果我們按現在的情況發展,恐怕受益的是那些現在已經從人工智慧中受益的人——大型科技公司和世界上的百萬富翁。”

國際勞工組織(ILO)歐洲和中亞區域主任貝亞特·安德烈斯(Beate Andrees)表示:「我們認為關鍵是讓人類來指揮。這意味著讓工人參與商業、制定法規和集體談判。 ” ,並討論人工智慧對工作場所的影響。”

「終身學習的心態」:歐洲勞動力的再訓練與技能提升

另一個熱門話題是培訓和提高數位技能。未來90%的工作都需要它們。目前,超過三分之一的歐盟勞動力缺乏當前所需的東西。

倫敦經濟學院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里斯多福·皮薩里德斯表示,工人應該嘗試適應。

「他們應該嘗試了解公司正在發生什麼。並了解如何在新技術的方向上進行自我培訓,使用它,他們會感到更加滿意,」他告訴歐洲新聞。

「我們必須創造一種真正的終身學習心態,讓人們知道他們必須接受再培訓,他們必須重新掌握技能,他們必須提高技能,不僅要冒著失去工作的風險,還要保證他們會找到另一份工作,”尼古拉斯·施密特說。

「我不是一個技術悲觀主義者,」施密特補充道,他總結道,「借助技術,我們可以擁有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我們可以擁有更好的工作組織,消除人們重複或乏味的工作。但這意味著我們必須保持控制不是為了預測未來或擔心未來,而是為了塑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