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非政府組織呼籲就深海採礦進行更多辯論

環保活動人士擔心,為透過管理未來在國際水域進行商業深海礦物和金屬開採的規則而付出的努力。

自7月15日起,國際海底管理局(ISA)- 1994 年在聯合國框架內創建的一個組織 - 一直在牙買加舉行的理事機構會議期間進行談判。

這就是為什麼三個歐洲非政府組織(WeMove Europe、Seas At Risk 和 Deep Sea Conservation Coalition)委託益普索 (Ipsos) 進行調查,在比利時、波蘭和義大利進行,樣本數為 3000 人。

其中,56%的人反對深海採礦,並支持暫時禁止這個新興產業。另外 33% 的人贊成在損害有限的情況下開採,7% 的人沒有意見,只有 4% 的人支持在沒有儲量的情況下開採。

「科學家警告我們,我們需要更多時間來更好地了解海底,」WeMove Europe 活動人士雷切爾·沃克-科諾 (Rachel Walker-Konno) 在接受歐洲新聞採訪時說道。

「就在上週,人們發現了多金屬結核——含有礦業公司想要開採的礦物的岩石——這表明它們會產生氧氣。這完全改變了我們對氧氣產生方式的了解,因為這種情況發生在在大海深處,沒有陽光,」她補充道。

禁令還是暫停?

科學家警告說,我們需要更多地了解對生態系統、魚類種群以及海洋封存和儲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可能產生的影響。

迄今為止,世界上只有 31 個國家支持禁令、暫停或預防性暫停,其中10個是歐盟成員國。法國是唯一呼籲實施禁令的成員國。丹麥、瑞典、芬蘭、德國、葡萄牙、西班牙、愛爾蘭、希臘和馬耳他則主張暫停,直到有更多數據為止。

兩年前,歐盟委員會在一份報告中倡導《歐盟國際海洋治理議程的聯合通訊》,直到有進一步證據顯示可以安全實施為止。

該文件認為,只有在「充分填補科學空白」、確定「不會產生有害影響」以及「海洋環境將得到有效保護」時,才應進行採礦。

去年,數十家全球金融機構、漁業、科技和汽車製造業的公司與科學家和原住民團體一起呼籲停止深海採礦。

這些金屬有用嗎?

自 1960 年代以來,ISA 已簽署約 30 份海底多金屬結核 (PMN)、多金屬硫化物 (PMS) 和富鈷鐵錳結殼 (CFC) 勘探合約。這些結核含有銅、鎳、鐵、錳、鈷和稀土。

這些合約旨在探索這些資源的商業潛力,涉及政府和私人實體。探勘區域包括克拉里昂-克利珀頓斷層帶、中印度洋盆地、西太平洋、西南和中印度洋脊以及大西洋中脊。

多個歐盟國家參與其中,包括德國、法國、比利時、義大利、波蘭、捷克。一些政府渴望獲得新的礦物來源,例如用於電池和半導體的礦物。但活動人士表示,可能不值得選擇這條路線。

「透過深海採礦,我們主要獲得含有錳、一些鎳、鈷和銅的多金屬結核。其中許多礦物正在被當今的清潔技術所取代,而某些非常必要的礦物,例如鋰,卻找不到在在這些結節中,」Rachel Walker-Konno 說。

加拿大和挪威向前邁進

但加拿大(TMC 公司旗下)最早可以在 2025 年申請在克拉里昂-克利珀頓區 (CCZ)(夏威夷和墨西哥之間的廣闊區域)國際水域進行商業運營的許可證。到那時,國際海底管理局是否會就應建立的法律框架做出決定,還有待觀察。

了解該組織將採取什麼方向的一個決定性因素是周五的秘書長選舉。現任副秘書長邁克爾·洛奇(來自英國)以非常有利於行業的立場競選,捍衛迅速通過這些規則。

巴西海洋學家、前石油和天然氣監管機構萊蒂西亞·卡瓦略主張採取更多預防措施,並認為研究應該再持續幾年。

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宣布,國家管轄範圍以外的海底是“人類的共同遺產”,任何利用都應有利於“各國的全球發展”。

挪威宣布打算很快在其領海開始商業活動。 1月9日,國民議會投票通過,批准在北極斯瓦爾巴群島周圍28.1萬平方公里的區域進行深海採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