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黛麗赫本和格利高里派克穿著它在羅馬嬉戲。教宗方濟各選擇了它而不是防彈豪華轎車。義大利總理喬治亞·梅洛尼 (Giorgia Meloni) 上週在普利亞 (Puglia) 舉行的七國集團峰會 (G7) 上乘坐了這輛車。
現在,標誌性的菲亞特 500 被用來表達觀點。
Stellantis 是一家總部位於荷蘭的法意跨國公司,設計和製造14 個品牌的汽車,其中包括菲亞特的所有車型。了所有標誌。
「如果這輛車沒有標誌,如果它沒有名字,如果它沒有旗幟,如果它沒有說明它是什麼,或者它來自哪裡,每個人仍然會認出它,」一位解說員在30 號節目中說道。
廣告的結論是:“它只能是義大利的,而且只能是菲亞特的。”
對許多人來說,這則簡短的廣告只不過是強調了菲亞特 500 認股權證的即時認可。畢竟,這款小巧但非常實用的城市汽車——大約自 20 世紀 50 年代問世並於 2007 年重新推出——已成為追逐、浪漫和甜蜜生活的代名詞。
然而對其他人來說,這是對羅馬政府的一次不那麼微妙的攻擊,因為最近對該公司的車輛及其所謂的非義大利特性做出了幾項決定。
利用義大利的好名聲賺錢
Stellantis 於4 月中旬首次激怒了當局,當時該公司宣布,其擁有的另一個歷史悠久的意大利品牌新阿爾法羅密歐將被命名為“米蘭”,以紀念意大利第二大城市、世界著名的設計中心和米蘭。
義大利企業和製造部對此作出回應,援引了所謂的“義大利聽起來的法律”,該法律禁止外國實體使用令人想起義大利的名稱、地名或三色旗來推銷其他地方製造的產品。
這項法律在義大利語中被諷刺地稱為“legge Italian”,於 2019 年實施,此前全國中小企業聯盟認為這些產品對國家經濟造成了每年高達 550 億歐元的重大損害。
有些人認為義大利製造部長阿道夫·烏爾索的舉動只不過是一種廉價策略——或者更確切地說,一種通常為食品保留的“過於務實”的策略,意大利通訊社安莎社記者阿瑪莉亞·安戈蒂告訴歐洲新聞——向義大利製造商施加壓力。
「義大利政府希望 Stellantis 在義大利生產 100 萬輛汽車,否則它的目標是引進其他汽車製造商,包括亞洲製造商,」安戈蒂說。
然而,菲亞特、阿爾法羅密歐或蘭博基尼(現在掌握在斯特蘭蒂斯手中的另一個著名汽車製造商品牌)等義大利品牌與義大利沒有任何联系,這一點遠非事實。她解釋說,如果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它們仍然在大幅削減國家預算。
「2023 年,Stellantis 義大利工廠生產的車輛中有超過 63% 出口到國外,這有助於義大利的貿易平衡,」幾十年來一直報導菲亞特和義大利汽車行業的安戈蒂說。
更重要的是,沒有工廠搬到國外。如果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一切仍然是一開始的地方——然後是一些。
Stellantis 是菲亞特創始人之一 Giovanni Agnelli 家族控制的更大 Exor 控股公司的一部分,在義大利擁有 12 家工廠和 10 個研究中心,在該國僱用了 43,000 名工人。她指出,光是過去五年,該公司就向全國各地的不同企業投資了 50 億歐元。
安戈蒂解釋說:「因此,說菲亞特已被出售是不正確的。」這說明了一家仍然深深紮根於義大利的公司的國際性質。 “高層管理人員有很多國籍:首席執行官是葡萄牙人,財務主管是美國人,技術主管是克羅地亞人。”
“品牌也是如此:吉普車的首席執行官是美國人,標緻的首席執行官是英國人,阿爾法羅密歐的首席執行官是法國人。”
另一天,另一條法律
Stellantis 響應義大利製造部門的要求,並迅速將其在斯洛伐克製造的小型 SUV 重新命名為「Junior」。阿爾法羅密歐執行長 Jean-Philippe Learnato 告訴國內媒體,該公司希望「營造一種寧靜和放鬆的氛圍」。
「這就像在幾天內推出了兩款車型,首先是 Milano,然後是 Junior,」Learnato 打趣道。 “我們確實是獨一無二的。”
然而,儘管 Learnato 保證未來幾年至少有兩款阿爾法羅密歐車型將在義大利工廠生產,但義大利政府再次對 Stellantis 進行了打擊。
5 月中旬,金融警察和海關當局扣押了一批 134 輛 Fiat Topolino 電動微型汽車,這些汽車可以由持有臨時駕照的 14 歲青少年駕駛,因為這些汽車上貼有微小的意大利國旗貼紙,儘管它們是摩洛哥製造,這次違反了義大利法律的幾項規定。
據義大利當局稱,爭論的焦點是「實質轉變」規則,這是一項歐盟法規,規定任何顯著改變最終產品的製造過程都意味著無論製造什麼(在本例中是小小的托波利諾)都合法地源自於實際安裝螺絲的國家。
托波利諾的旗幟貼紙違反了另一一系列最近收緊的法律,這些法律源於1891 年的舊《馬德里公約》,該公約規定,即使是對原產地的間接誤導也可能被視為試圖欺騙買家。果然,義大利當局在這批車輛抵達利沃諾港時扣押了這批車輛。
菲亞特回應稱,它仍然相信義大利三色旗是公平的遊戲,因為托波利諾是在都靈設計的,只是在其他地方組裝,但它最終默許了羅馬的命令。
儘管在Stellantis 宣布將繼續在其位於波米利亞諾的意大利工廠生產菲亞特Panda 至少到2030 年,並在都靈生產新型混合動力500 後,緊張局勢有所緩解,但誰來製造典型的意大利汽車的問題似乎只是最公開的部分更深層的問題:義大利政府強迫史特蘭提斯跳過障礙真的公平嗎?
“我們確定這項政策嗎?”
米蘭博科尼大學法學教授 Claudio Dordi 表示:「雖然阿爾法羅密歐Junior 很可能不是在義大利生產,但有很多汽車,尤其是日本汽車,使用了義大利城市的名稱或與義大利相關的名稱。
“在這種情況下,義大利當局似乎對 Stellantis 實施了與其他汽車生產商不同的標準。”
當被問及義大利如此嚴格地執行法律是否在做正確的事情時,多爾迪表示他並不相信。
“即使應用‘實質性轉變’規則,我們也可能將外國含量相當高(在某些情況下甚至超過 50%)的產品認定為意大利產品。”
「相反,有些產品不能被視為義大利產品,但具有很高的義大利原產價值。只保護那些被視為『義大利』的產品可能會產生適得其反的影響,」他解釋道。
這種做法在 21 世紀的全球化世界中更沒有意義,各國——尤其是歐盟國家——如果想要提振經濟,就需要敞開所有潛在合作的大門。
「鑑於幾乎所有產品的生產鏈都分佈在不同國家,我們是否確定這項政策有效促進了義大利的利益?例如,全球有幾款基於義大利設計生產的汽車,」多爾迪指出。
“義大利難道不應該更專注於吸引外國投資或透過改善當地商業、法律和行政環境來說服前義大利公司在義大利再投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