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丹廣場:“一次相當溫和的烏克蘭抗議變成了革命”

2013 年 11 月 21 日,亞努科維奇宣布擱置一項讓該國與歐盟更接近的協議,轉而深化與俄羅斯總統普丁的關係。

憤怒的人群很快就擠滿了獨立廣場或邁丹廣場,進行和平的反政府抗議。隨後,防暴警察使用警棍和催淚瓦斯驅散人群後,示威者搭建起帳篷營地,搭建路障、自衛隊和寫有革命口號的橫幅。 12月初,數十萬人參加了示威活動,以回應警察的暴力行為。

2014年2月,僵局達到高潮,警方對抗議活動進行了殘酷鎮壓,2月18日至21日期間,數十人被殺,其中許多人被警察狙擊手殺害。政府和抗議領導人在歐洲斡旋下達成和平協議,設想組成過渡政府並提前舉行選舉,但示威者後來佔領了政府大樓,亞努科維奇逃往俄羅斯。

烏克蘭國家紀念研究所表示,這場被稱為「獨立廣場革命」或「尊嚴革命」的起義造成 107 人死亡。

在那幾個月裡,歐洲新聞採訪了基輔的幾位人士,分享他們對革命的記憶。

「我認為,實際上,對於每個烏克蘭人來說,甚至沒有選擇離開或不離開,對於每個有意識的烏克蘭人來說。我們知道我們想要什麼,我們明白我們的政府亞努科維奇以某種方式決定欺騙我們。的方向前進,」基輔的紀錄片製片人回憶道。瑪麗娜·昌科娃

烏克蘭歷史學家葉夫尼·莫納斯提斯基告訴歐洲新聞台,他在親歐盟示威初期來到基輔,因為他來到首都參加科學會議。

「然後我出去看看中心發生了什麼事。這是我記得很清楚的第一個時刻:第一天晚上一小群學生聚集在獨立廣場,然後在第二天和第三天我只是看著其他人們加入他們,”葉夫海尼說。

基輔市中心最先表達不滿的大多是年輕人。抗議活動是和平的,但幾天后,當局決定驅散抗議者,並計劃在中心廣場安裝一棵聖誕樹,從而激發他們的行動。

「讓我印象深刻的事件發生在 11 月 30 日:學生被毆打,」回憶道馬西·肖爾美國耶魯大學東歐歷史專家。 「廣場上的大多數人都很年輕,因為他們失去的最多。歐洲離他們很近,2013年11月的親歐盟獨立廣場就屬於這一代人。”

根據馬西·肖爾維克托·亞努科維奇指望學生的屠殺會嚇到他們的父母,迫使他們帶著孩子離開廣場。

「然後發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父母沒有帶孩子們離開街道,而是加入了他們,」肖爾說。

大西洋理事會撰稿人回憶說,學生抗議活動驅散後,“很多人說,你知道,我在基輔上床睡覺,在莫斯科醒來”彼得狄金森.

「那時,抗議活動如雨後春筍般大規模湧現。那是2013 年12 月1 日。然後在幾個小時內,第二天,基輔市中心的街道上就有近百萬人。建築物被佔領。狄金森

塞爾吉奧·坎通內當時負責歐洲新聞台基輔分社。

「天氣非常冷,他們在燒輪胎。抗議者燒了輪胎,然後還燒了燃燒彈。我記得這種幾乎,如果我可以這麼說的話,傳奇。我有一種傳奇的感覺,神話般的感覺。是冰與火的戰爭,因為這兩種東西在一起。廣州記得。

「當然,還有貝爾庫特人用來遏制抗議活動的眩暈炸彈。眩暈炸彈的聲音,」他補充道,指的是防暴警察。

「當時與我交談的大多數人都認為,對於烏克蘭將如何發展、將成為什麼樣的國家而言,這是一個決定性時刻。它會成為一個歐洲國家,還是會遭受蘇聯式威權國家的命運?這是一個文明的選擇,」說彼得‧迪金森

「這個想法是為了擺脫不公正、不道德和腐敗的製度,」廣州說。

一月份,三名抗議者被槍殺,這是抗議活動中首起死亡事件。

然後,2月18日至20日期間,數十人在該市與警察的衝突中喪生,這是革命最悲慘的日子。

「在我們眼前,市中心的人們被我們當局殺害。嗯,這是一種引起更多憤怒的轉折點。在那一刻,烏克蘭人民,以及他們後來的感受,我明白,不,我們會走到最後,我們會走到最後,沒有人害怕,”瑪麗娜·昌科娃說。

「大概大規模殺戮的目的是驅散人群。他們的目的是恐嚇烏克蘭人並將他們趕出去。當我下來並開始走向獨立廣場時,我看到的是一大群人海正在走向烏克蘭獨立廣場。人們他們帶著瓶裝水、藥品、外套、食物以及他們擁有的任何東西,去看看是否可以提供幫助,所以殺戮產生了完全相反的影響。狄金森回憶道。

「人們深感震驚和創傷,但他們非常堅定,他們對這些大規模殺戮的反應是,不,我們不會,我們不會逃跑,我們不會逃跑,我們會走,我們將面對這一對我們所有人的威脅。

“邁丹槍擊事件是這幾個月來最大的震驚,”葉夫尼·莫納斯提斯基說。

「這樣的事情是任何人都不能原諒的。自2000 年代初開始的建設公民社會的漫長旅程在2014 年2 月達到了第一個頂峰,當時我們清楚地認識到,我們,烏克蘭公民,公民社會,已經到了我們無法再與這個政府共存的地步,有些事情必須改變,」回憶道葉夫海尼

「這是一場非常漫長的創建公民社會的運動,始於 2000 年代初。事實上,我們在第 14 年 2 月達到了第一個高峰,當時我們清楚地知道我們是烏克蘭公民。公民社會已經到了我們無法再與這個政府共存的地步,有些事情需要改變。

亞努科維奇下台後,俄羅斯於 2014 年 3 月做出回應,非法併吞烏克蘭克里米亞半島。隨後,莫斯科支持的分離主義勢力在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發動起義,這場起義演變成一場長期衝突,造成數千人死亡。

最終,普丁在 2022 年 2 月發動了持續至今的戰爭,這場戰爭是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衝突,雙方都有數萬人死亡。

2013年,烏克蘭人曾希望該國與歐盟達成協議,但普丁在最後一刻向亞努科維奇施壓,要求退出。隨後的烏克蘭領導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望將基輔納入西方陣營。

儘管遭遇了這些災難,烏克蘭仍然比獨立 32 年來更加團結,並且與歐盟、美國和整個西方國家的關係更加接近——這是普丁試圖阻止的結果。如今,在弗拉基米爾·澤倫斯基總統的領導下,該國在俄羅斯入侵期間贏得了廣泛的支持和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