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觀點。維爾紐斯之後,北約應該​​向烏克蘭提供它想要的一切——包括F35

去年,當我在慕尼黑網路安全會議的舞台上詢問愛沙尼亞前總統托馬斯·亨德里克·伊爾維斯(Toomas Hendrik Ilves)時,德國可以從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中吸取哪些教訓,以避免未來再犯同樣的錯誤,他的回答很明確:下次,更好地傾聽東歐人的意見。

然而這一次,在最近於維爾紐斯舉行的北約峰會上,再次聽取德國和美國的意見是否更好?

德國總理奧拉夫·肖爾茨和美國總統喬·拜登拒絕了烏克蘭成為該聯盟第 33 個成員國的雄心勃勃的戰後目標——至少目前是這樣。

對某些人來說,這聽起來像是一個務實、緩和局勢的決定,但對於那些既想對莫斯科進行最大程度的威懾,又想尊重烏克蘭對歐洲安全的貢獻的人來說,卻是一個疏忽的舉動。

這一舉動可能會給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提供繼續戰爭的虛假動機,阻止基輔的北約野心,甚至確定一個新的戰爭目標,正如現在莫斯科拒絕延長糧食協議所看到的那樣——或者實際上,克里姆林宮的事實上向世界宣戰飢餓戰爭。

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努力仍在繼續

然而,也許在維爾紐斯商定的措施和支持將被證明是安全政策方面更明智的中間道路,即使邀請申請加入並不意味著決定批准它。

儘管如此,它還是在兩個方向上開闢了新的迴旋餘地。一方面,我們有可能進行俄羅斯目前仍拒絕參與的外交,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進一步為莫斯科劃上紅線。

同時,西方現在將根據其向烏克蘭提供武器、財政資源和專門知識以迅速做出決定的努力來評判。

除此之外,還有新商定的北約-烏克蘭理事會、一項使烏克蘭武裝部隊未來與北約部隊實現互操作的多年計劃,以及七國集團國家有保障的安全支持,或者以削弱的形式,基於以色列模式的烏克蘭安全保障。

美國對以色列的保證現已實行了五十年,事實證明,它是以色列在陷入困境的鄰國捍衛主權的強大槓桿。

烏克蘭的軍事品質優勢?

如果西方認真的話,烏克蘭未來必須得到全面的安全援助。

如果七國集團國家像華盛頓自 1970 年代以來對以色列所做的那樣支持基輔,烏克蘭只會從大規模的金融、軍事、武器技術和外交政策援助中受益。

但這必須刻不容緩地發生,以便為烏克蘭戰場帶來短期的轉機,這也是歐洲的自由之戰。

公式很明確:烏克蘭在冬季之前征服的領土越多,就越能有效地保護其重新奪回的領土免受新的攻擊,基輔的談判地位總體上就越好。

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不能只注重數量。

這也是以色列模式所教導的。烏克蘭和以色列一樣,應該擁有最現代化、最強大的武器,包括美國製造的F-35,這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機。

它還涉及獲得軍事技術優勢,以防禦和有效威懾鄰國的侵略者。

美以武器兄弟情誼中的這一組成部分,稱為「定性軍事優勢」(QME),因此也應適用於烏克蘭。

該學說指出,以色列應該始終比中東其他國家擁有軍事技術優勢,在品質方面也是如此。

由於俄羅斯也使用中國和伊朗的武器系統來對付烏克蘭,這將成為西方在安全和地緣戰略上保持警覺的另一個理由。

這樣,西方就可以在烏克蘭建立世界上最現代化、最強大的軍隊之一,以防止已經是侵略者的俄羅斯未來進一步威脅歐洲的安全。

西德是加入北約的典範

毫無疑問,這也應該讓烏克蘭加入北約,到那時——也許已經在華盛頓舉行的下一次週年峰會上——這一地位有望顯著加強。

在那之前,歐盟和北約成員國首都的安全戰略家應該研究可行的選擇,為烏克蘭提供更緊密融入歐洲-大西洋安全結構的現實前景。

一個可能的加入模式可以是冷戰初期當時分裂的德國的例子:西德於 1955 年加入北約,只有該國的一部分受到聯盟的保護,而該地區也由北約控制。

對於蘇聯佔領區來說,人們仍然認為,如果那裡的權力平衡發生變化,有一天它可能會加入。

同時,讓北約參與解放該國這些地區的戰鬥也是不可能的。

於是,來自北約各成員國的約100萬名士兵開始在德國西部的鐵幕沿線駐紮,作為軍事保護措施,直到冷戰結束。

適用於烏克蘭,該國受基輔控制的自由地區可以加入北約,包括在烏克蘭邊境地區駐紮強大的北約部隊。

這樣一來,北約就不會參與針對俄羅斯的戰爭,同時也排除了對俄羅斯佔領領土的防禦,只有烏克蘭能夠解放這些領土,俄羅斯才能加入聯盟。

我們也不要忘記基輔的歐盟成員國資格申請

另一個重要訊號是現在開始加入歐盟的談判進程,該進程尚未開始,烏克蘭已於 2022 年 4 月根據加速加入程序提出了申請。

立即啟動 35 個談判章節中最關鍵的部分將是布魯塞爾的一項重大舉措。

除了關於司法改革和基本權利的第23章和關於正義、自由和安全的第24章可以先打開、最後關閉之外,還應該提出關於外交、安全和國防政策的第31談判章節,以便按順序進行。

在此背景下,未來烏克蘭政府代表應該能夠定期參加歐盟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以及大使級聯席會議。

這也將是歐洲相對於莫斯科實力的明確訊號,也是針對克里姆林宮的歐洲安全重組以及整個歐洲安全架構重組的重要基石。

奧利佛‧羅洛夫斯 (Oliver Rolofs) 是一位策略安全與通訊專家。他曾擔任慕尼黑安全會議的通訊主管,現在經營總部位於慕尼黑的策略顧問公司 CommVisory。

在歐洲新聞台,我們相信所有觀點都很重要。聯絡我們:查看@euronews.com發送推介或意見並參與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