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切爾諾貝利事故發生 37 年後,恐懼與進步之間

1986 年,核反應爐爆炸使切爾諾貝利事件因最糟糕的原因而聞名。它仍然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 37年後的記憶依然歷歷在目,自俄羅斯襲擊烏克蘭以來,對新的核事故的擔憂更加緊迫。

烏克蘭擁有15座核電廠,但最引人注目的是紮波羅熱核電廠。儘管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發出呼籲,但該地區每天都有攻擊事件的通報。

國際原子能總署前負責人接受歐洲新聞採訪時認為,我們今天比 1986 年更容易面臨危險。

史汀生研究所傑出研究員歐利‧海諾寧(Olli Heinonen) 表示:「這種情況在某些方面更糟糕,因為這是一次蓄意的人為攻擊,如果彈藥或飛彈擊中錯誤的地方,就很難保護核電廠。

然而,推廣核能並代表該行業企業的世界核協會則更為樂觀。

WNA 通訊總監 Jonathan Cobb 的說法是,「1986 年發生的事情主要是由於切爾諾貝利核電廠安全文化薄弱」。

他補充說:“這並不是因為他們違反了規則。事實上,他們沒有被告知要遵守的規則。”他表示,結果是,該行業和該行業的監管機構「吸取了教訓」。

札波羅熱處於恐懼中心

歐洲最大的核電廠是俄羅斯的首要目標之一。去年3月4日,即入侵烏克蘭開始八天后,俄羅斯軍隊控制了札波羅熱設施。然而,該工廠繼續由烏克蘭工人經營。

經過數月的不安全局勢,2022 年 9 月,最後一座反應爐關閉。該工廠進入了另一個不太敏感但同樣危險的運作階段。

2023年3月29日,國際原子能總署總幹事拉斐爾‧格羅西視察札波羅熱核電廠。

「事實上,情況正在惡化,」海諾寧警告。 「如果你讀過格羅西先生上週的報告,你會發現扎波羅熱只有大約四分之一的維護人員。四分之一是不夠的,因為核電廠有定期維護、定期檢查和安全檢查的系統。 。

WNA 還有另一本讀物。 「雙方都聲稱運營該工廠,因此你不會指望他們將其視為軍事目標,」喬納森·科布說。該協會的通訊官員承認,應該「關注」這種情況。然而,他強調「該地點本身似乎並不是爆炸的故意目標」。

他表示:“這些爆炸事件發生在核電站周圍,有一兩起彈丸擊中了現場某些部分的情況,而不是反應堆本身,這可以被視為一個錯誤。”

科布認為,施工設計也降低了風險。

“反應爐本身非常堅固。它們有一米厚的混凝土牆和鋼包層。因此它們是非常堅固的建築,預計其保護足以應對此類非故意的意外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