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COVID-19 大流行進入第三年,全球死亡人數超過 600 萬人

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稱,官方公佈的全球 COVID-19 死亡人數現已超過 600 萬人。

這一嚴峻的里程碑再次悲劇性地提醒人們,這場大流行病現已進入第三年,還遠遠沒有結束。

隨著越來越多的政府設計與冠狀病毒共存的協議,許多歐洲國家已經取消了所有冠狀病毒限制。

但在世界各地,社區仍在與多種感染作鬥爭。

偏遠的太平洋島嶼兩年多來一直與世隔絕,但現在卻在高度傳染性的 omicron 變種的推動下,正在努力應對首次疫情和死亡。

同時,隨著 COVID-19 死亡人數激增,香港本月正在對全體人口進行三次檢測。

世界衛生組織 (WHO) 本週報告稱,全球已確診超過 4.45 億例新冠肺炎 (COVID-19) 病例,除西太平洋地區外,所有地區每週新增病例均在穩步下降。

聯合國衛生機構在周三發布的最新疫情報告中表示,上週新增的 COVID-19 感染人數下降了 5%,延續了一個多月前開始的下降趨勢。過去兩週全球死亡人數也下降了 8%。

毫無疑問,世界不久前就已出現第 600 萬人死亡,原因是世界許多地區的記錄保存和檢測不善,以及與大流行相關但並非實際感染的 COVID-19 死亡是可預防的。

「我們的世界」數據入口網站的數據負責人愛德華·馬蒂厄(Edouard Mathieu)表示,當研究各國的超額死亡率數據時,發現死亡人數可能是報告死亡人數的近四倍,死於這一流行病。

美國的官方死亡人數是世界上最多的,但該數字在上個月一直呈下降趨勢。

比利時週一開始取消大部分針對 COVID-19 的措施,包括進入酒吧、餐廳、劇院和電影院需要提供健康通行證。除公共交通和醫療保健領域外,也將不再強制佩戴口罩。

羅馬尼亞週三也取消了所有新冠病毒限制,包括要求使用數位通行證才能進入機構以及佩戴防護口罩的義務。

衛生部長亞歷山德魯·拉菲拉 (Alexandru Rafila) 表示,在大流行兩年後,該國還解除了全國範圍的警戒狀態。

他補充說,仍然建議羅馬尼亞人在室內戴口罩並避開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