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觀點。丹麥不應讓敘利亞難民兒童感到恐懼和不安全感看法

「當我最好的朋友死在我身邊時,我正在上學,」14 歲的阿米娜告訴​​我們,她講述了她在敘利亞的童年,

「每個人都必須躲到桌子底下,每個人都感到壓力很大,都在哭泣。孩子們正在死去。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辦,」她在荷蘭(她現在住在荷蘭)補充道。

敘利亞不適合阿米娜,所以當她六歲時,她與母親和祖母一起艱難地前往安全地帶。

阿米娜只是救助兒童會在最近的一份報告《除敘利亞以外的任何地方》中採訪的 1,796 名敘利亞兒童之一。報告發現,經過10年的衝突,生活在黎巴嫩、土耳其、約旦和荷蘭的86%的敘利亞兒童無法想像他們出生的國家的未來。

丹麥的敘利亞人受到歡迎進入該國,並享有上學、學習語言和融入社會的權利。沒有理由認為丹麥的難民兒童會像荷蘭的難民兒童一樣希望返回敘利亞。

但最近有消息稱,丹麥當局開始剝奪數百名敘利亞難民的臨時居留許可,從而剝奪他們的保護。本週,我在丹麥救助兒童會的同事證實,至少有 70 名兒童可能會失去該國立法者在 2015 年推出的難民身分。

數百萬敘利亞兒童失學

然而,我們在其他國家接受調查的孩子們知道他們在談論什麼。敘利亞不是難民可以回去的地方。

許多孩子甚至沒有家可回。我們知道存在任意逮捕的情況,那些返回的人可能會被拘留和審訊——這是他們最初逃離的恐怖之一。

這場衝突使該國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危機,最新的聯合國數據顯示,60%的人口沒有足夠的食物——這是自危機開始以來的最高數字。

超過兩百萬兒童沒有上學。我們的研究還發現,即使在敘利亞境內接受調查的兒童中,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他們寧願住在其他地方。超過一半的人表示,他們在社區內受到歧視。

簡而言之,敘利亞還沒有準備好讓難民回來。

就連丹麥政府也「因安全局勢」關閉了駐大馬士革大使館。那麼,為什麼敘利亞對敘利亞難民兒童來說足夠安全,他們在童年的大部分或全部時間裡只知道原籍國的戰爭,而對戰爭的責任卻最少呢?

令人擔憂的先例

丹麥的難民面臨著一個艱難的選擇:同意返回敘利亞,或拒絕返回,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將被送往出發中心,並在他們工作、學習、學習的國家成為「外國人」語言及其習俗。他們最終會陷入困境。

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冷酷無情的。但這尤其會帶給孩子壓力和不安全感。他們將被帶離學校、朋友、家園——一切讓他們感到安全的東西。我們知道,這種不安全感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有害,並可能造成長期損害。

這項聲明最令人擔憂的是這可能會開創先例。如何阻止其他難民收容國採取同樣的做法?

據估計,有一百萬敘利亞難民已經融入歐洲各地的社會,其中包括像阿米娜這樣的孩子,她多年來一直被噩夢所困擾,但現在會說荷蘭語,去上學並與朋友們玩耍。

不久的將來,會有人來找她,告訴她,她多年來建立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即將再次崩潰嗎?

孩子不應該活在這樣的不確定和恐懼之中。丹麥是 1951 年第一個簽署《難民公約》的國家,但現在面臨著失去向世界上最弱勢群體敞開大門的人道國家聲譽的風險。政府必須扭轉這項決定並儘快重新發放居留許可。

傑里米·斯通納 (Jeremy Stoner) 是救助兒童會中東和東歐區域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