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一名街頭小販為了抗議突尼斯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和腐敗而自焚。
2010 年 12 月 17 日,26 歲的水果小販穆罕默德·布瓦吉吉 (Mohamed Bouazizi) 的行為激勵了阿拉伯世界數十萬人走上街頭開展公民抵抗運動。
這些抗議活動被稱為“阿拉伯之春”,並導致突尼斯、利比亞、埃及和葉門等國的長期獨裁者被推翻。
示威開始不到一個月,總統宰因·阿比丁·本·阿里前往沙烏地阿拉伯尋求庇護。
但突尼斯人如何看待今天的國家以及發生了什麼變化?
經濟情勢不好,但制度不同
儘管突尼斯實施了民主改革,使自己與起義導致戰爭的國家區分開來,但許多爭取變革的人表示,這個國家距離他們所希望的繁榮和公平的國家還很遠。
「這十年間發生的變化是一位部長或一位總統更換了另一位部長或一位總統,但制度保持不變,」西迪布濟德居民瓦法·阿巴西說,布濟吉就是在那裡自焚的。
西迪布濟德的另一位居民阿赫雷夫·阿吉米 (Achref Ajmi) 表示,他失業了,革命並沒有像他希望的那樣取得成功。
「剩下的就是口號,『工作、自由和國家尊嚴』。這就是我們在革命期間聽到的:我們沒有目睹任何這些東西,也許只有自由,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是一種自由媒體的報道,但這對公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然而,許多人也將突尼斯視為阿拉伯之春的唯一成功案例,與敘利亞、利比亞和葉門等國家不同,突尼斯並沒有陷入戰爭。
突尼斯哥倫比亞全球中心主任尤塞夫·謝里夫(Yousseff Cherif)告訴歐洲新聞台:“(居民)抱怨的主要是他們今天的經濟狀況並不比十年前好。”
「但值得注意的是阿拉伯之春革命的長期影響,這場革命已將突尼斯居民從被動參與者轉變為自己的主人,」他補充道。
「我們之所以有如此多的示威活動,部分是因為經濟狀況不佳,但部分是因為制度已經改變,今天的製度允許大規模示威,而不會像我們在摩洛哥或阿爾及利亞等地看到的那樣具有侵略性。
在上面的視訊播放器中觀看完整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