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病毒:鮑里斯·約翰遜的困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勞埃德·喬治的西班牙流感相呼應

鮑里斯·約翰遜 (Boris Johnson) 的祖先大衛·勞合·喬治 (David Lloyd George) 在 1918 年的流感大流行中身患重病,但後來康復了。

鮑里斯·約翰遜是幾十年來第一位身體不適的在任英國首相,但過去他的一些最著名的政治祖先也在任職期間生病了。

值得注意的是,約翰遜的英雄溫斯頓邱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兩度罹患肺炎。二十五年前,大衛·勞埃德·喬治 (David Lloyd George) 死於一種疾病,該疾病導致全球數千萬人死亡。

那一年爆發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被稱為20世紀最大的醫療災難之一。

它並非來自西班牙,但因其在該國得到更廣泛的報道而得名——與許多戰爭國家不同,該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保持中立,不受審查制度的影響。

1918 年 9 月 11 日,就在衝突結束前幾週,自由黨首相受到街道兩旁歡迎他抵達曼徹斯特的人群的歡呼。但幾個小時後,他就因發燒而昏倒在床上。

接下來的 10 天裡,勞合喬治一動也不動,戴著呼吸器幫助呼吸。他的困境被掩蓋了,因為擔心這個消息會削弱公眾的士氣,並為德國敵人帶來一場宣傳政變。

報紙用「有點冷」等短語來形容他的狀況;對他的監禁是一項"預防措施"。曼徹斯特市長表示,他「進展令人滿意,但仍臥床不起」。

首相倖存下來,但據報導引述他的貼身男僕的話說,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鬥。

到了第二年年初,他的健康狀況已經可以參加巴黎和會了,但那時其他世界領導人也受到了這種疾病的影響,包括法國領導人喬治·克列孟梭和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森。

與今天一樣,該病毒在肆虐歐洲時沒有放過任何一個階層的人。一種理論認為,在英國,這種病毒是由從法國北部回國的士兵傳播的。在那裡,許多受害者似乎很快就康復了,但回到英國,情況很快就變得毀滅性的。

從最初的疲倦、頭痛和發燒症狀開始,患者的病情往往迅速惡化。人們有可能在早上完全健康,到晚上就死了。

殘酷的是,考慮到大量年輕人在戰壕中被殺,西班牙流感在襲擊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時尤其致命。大多數死亡者都是 40 歲以下的成年人,這與大多數流感爆發的情況相反,尤其是針對老年人或幼兒。

醫院人滿為患,但由於沒有針對流感的治療方法,辛勤工作的醫生和護士也無能為力。儘管採取了隔離和社交距離等措施,但向受害者提供的一些建議包括用鹽水漱口。

據估計,在接下來的一年裡,光是英國就有 25 萬人因此死亡,影響了四分之一的人口。

一個多世紀前,世界各地死於這場大流行的確切人數尚不清楚,但許多專家給出的數字約為 5000 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