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0萬年前,當那顆宣告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時,撞擊引發了野火和巨大的海嘯,使地球陷入黑暗,最終殺死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生命。
這就是科學家長期以來假設的情景——現在他們有了確鑿的證據來支持這個觀點。
透過研究隕石坑核心的岩石樣本,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領導的一個團隊幾乎每小時都重建了撞擊後的情況。
「我們能夠描述火山口是如何形成的,海洋如何衝回火山口並迅速填滿它,離開火山口的海嘯如何從墨西哥的山脈反彈回來並尖叫著回到火山口, 「 這研究的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德克薩斯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 (UTIG) 的研究教授 Sean Gulick 博士告訴 Euronews Now。
但他說,發表在科學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這項研究最重要的收穫之一是岩心樣本中缺失的東西——在本例中,是已知圍繞隕石坑的富含硫的岩石。
他們題為“新生代的第一天”的文章支持這樣的理論,即小行星的撞擊使這些岩石蒸發,並將其氣體釋放到大氣中,通過反射太陽光遠離地球並導致全球變暖,對地球氣候造成嚴重破壞。
甚至在撞擊墨西哥海岸之前,這顆小行星就產生瞭如此多的能量,由於它與大氣層產生的摩擦,導致數千公里外的火災。結果,釋放到大氣中的煙霧和硫「淹沒」了地球上的生命。
客觀地說,其數量大約是 1883 年荷屬東印度群島喀拉喀托火山噴發期間釋放的硫磺的四倍,火山噴發使地球氣候在五年內平均降低了 1.2°C。
儘管小行星的撞擊在區域層面造成了大規模破壞,但正是全球氣候變遷導致了大規模滅絕,殺死了恐龍以及當時地球上的大部分生命。
「真正的殺手必須是大氣,」古利克在一次採訪中說道。陳述詳細介紹研究結果。 “造成這樣的全球大規模滅絕的唯一途徑是大氣效應。”
從恐龍的角度來看,這種情況意味著要么在地獄中立即死亡,要么在隨後的長期全球變冷中死亡。
「我們油炸它們,然後冷凍它們,」古利克說。
研究人員估計,撞擊小行星的威力相當於 100 億枚二戰中使用的原子彈的威力。
您可以點擊上面的影片播放器觀看古利克在 Euronews Now 上的完整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