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結束後本週返回學校的法國孩子可能會注意到教室裡的變化。
從週一(9月2日)開始,全國所有教室都必須懸掛法國和歐盟旗幟。支持者稱其為法國教育“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但此舉並非沒有批評。
國歌「自由、平等、博愛」以及國歌「馬賽曲」中的歌詞也必須出現。
法國的學校和其他公共建築外已經懸掛了「三色旗」。從現在起,它的標誌以及歐盟的 12 顆金星標誌將必須出現在所有學校的課堂上——無論是公立的還是私立的——但不能出現在大學。
旗幟的插圖是可以接受的,學校已經訂購了專門設計的海報。費用將由法國教育部承擔。
這項新措施是新教育法中包含的多項措施之一。它在七月通過,涵蓋了從考試改革到教師培訓的一系列問題。
展示旗幟的想法並非來自馬克宏總統的政府,甚至不是他的「前進共和黨」(LREM),而是來自右翼政黨「共和黨」(LR)。
它是作為當時教育法案的修正案提出的,因為去年2月通過議會,由英國工黨議員埃里克·西奧蒂 (Eric Ciotti) 提出。起初它並沒有包含包含歐洲國旗的義務。
起初,這項舉措遭到了教育部長讓·米歇爾·布朗蓋的抵制。但在其他英國立法者的大力支持下,妥協方案獲得通過——增加了歐盟旗幟。
意識形態上,「共和黨」介於馬克宏的政黨(吸引了中右翼的支持)和馬琳·勒龐的極右翼「國民聯盟」之間,一直試圖吸引民族主義右翼。
新旗幟的加入受到了教師、政治左翼人士以及執政的民主革命運動內部人士的批評。
教師們強調了實際困難,而左翼政黨「法國不屈服」則攻擊了它所認為的民族主義傾向。 「學校不是(軍事)軍營,」一位議員說。
這位前學術、教育官員和一所著名商學院院長的教育部長受到了馬克宏黨內成員的攻擊,他們認為他與政治右翼關係過於密切。
在學校展示法國國旗的義務旨在增強兒童的國家認同。歐盟旗幟的加入也突顯了馬克宏對法國作為歐盟支柱的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