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觀點。當成人成為議題的一部分時,英國的 LGBT 教育絕不能停止於兒童 ǀ 查看

上個月,英國議員投票贊成對小學生進行包容性性和關係教育,其中包括涉及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和變性人 (LGBT+) 的主題。教師和教育政策制定者之間一直在進行對話,家長和學校都在質疑滿足 LGBT+ 學生及其家庭在學校需求的最佳方式。然而,這次投票是在伯明翰一所小學家長抗議的背景下進行的,他們反對對孩子進行包容性的性和關係教育。這些父母聲稱他們是在保護孩子的利益,但許多人認為他們的行為弊大於利。

英國在課堂上討論 LGBT+ 主題的記錄仍然很差。也許被引用最多的教育政策是第 28 條。當時,有人認為這將保護該國的傳統家庭價值。該政策於 2003 年在英國全國範圍內被廢除,但許多在其統治下接受教育的 LGBT+ 人士至今仍承受其負面影響。

從那時起,學校在向年輕人教授 LGBT+ 主題方面一直處於政策上的不確定狀態。在當地,一些學校已主動採取積極措施,與當地或全國 LGBT+ 慈善機構合作,解決恐同和恐跨霸凌問題。隨後,政府學校督察機構 Ofsted 明確表示,英國學校不允許仇視同性戀、仇恨跨性別者和其他針對少數群體的歧視行為。他們鼓勵學校制定並實施有關解決這些問題的政策。

儘管這是減少 LGBT+ 學生被霸凌的積極一步,但我認為它未能為這些學生提供全納教育。例如,在性和關係教育方面,許多小學仍然不與學生討論 LGBT+ 主題。這會導致 LGBT+ 家庭的學生感到被學校社群排除在外,並可能讓學生質疑自己的性取向或性別認同,而這些問題卻沒有得到解答。

我們知道,與更廣泛的人群相比,LGBT+ 的年輕人受到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影響更大。英國最大的 LGBT+ 慈善機構 Stonewall 認為,心理健康狀況不佳與學校霸凌現像是相輔相成的。 LGBT+ 學生的憂鬱、自殘和自殺念頭發生率均較高,凸顯了霸凌和歧視的嚴重性,尤其是針對年輕人。對於在學校沒有面臨霸凌的學生來說,恐同家庭或媒體中恐跨性別訊息等外在因素也可能對他們的情緒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對於高中 LGBT+ 學生來說,絕大多數在離開學校時都沒有接受準確或適當的性教育。這使得 LGBT+ 學生能夠自我教育如何建立健康快樂的關係。英國的性教育仍然過於關注異性戀模式,導致年輕的 LGBT+ 族群無法獲得有關其性健康做出明智決定所需的資訊。年輕人的性傳染感染率正在上升,對於年輕的 LGBT+ 族群也不例外。顯然,如果學校不對 LGBT+ 青少年進行這些主題的教育,就會對他們造成傷害。

但學校似乎對這些討論感到緊張。最近家長在伯明罕一所小學外形成糾察隊的例子正好說明了並非所有家長都同意全民包容性教育。他們的論點是「保護」他們的孩子,但這感覺好像他們只是在重複第 28 條背後的想法,這與保護年輕人背道而馳。

宗教和文化觀點也被借鑒,這表明宗教領袖也需要參與在課堂上介紹 LGBT+ 主題的對話中。我還沒有聽到任何不是源於對 LGBT+ 人群的偏見或恥辱的爭論,這讓我認為學校社區中的同性戀恐懼症和跨性別者恐懼症超出了校門範圍。也許這些學校需要與家長以及學生合作。

顯然,在所有 LGBT+ 年輕人能夠感受到學校被接受以及接受包容性教育之前,仍然需要做很多基礎工作。也許向我們的歐洲鄰國求助可能會為建立一個更寬容和接受的社會帶來一些希望。在討論 LGBT 包容性教育時,常常會提到荷蘭的性與關係教育方法。孩子們從小就接受有關 LGBT+ 人群和家庭的包容和接受的教育,這無疑減少了更廣泛的社會對這一群體的偏見。

反LGBT+歧視對年輕人的有害影響是毋庸置疑的。從心理健康到性健康,以及普遍被社會接受的感覺,LGBT+ 年輕人繼續生活在學校被排斥的負面影響中。在英國,在家長和老師關係緊張的背景下,LGBT+ 學生顯然對教育體系感到失望。儘管教育是在課堂上進行的,但可以說,學校也需要努力教育家長群體,讓他們了解從小就寬容和接受的重要性。

然而,這種改變只有在政府的支持下才能發生。它必須形成一種驅動力,使學校能夠與當地社區建立更多的橋樑,作為為 LGBT+ 學生帶來積極改變的一種手段。

哈德利·斯圖爾特是一位駐倫敦的作家、廣播員和醫學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