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泰奧·倫齊的辭職意味著義大利將迎來多年來的第五位總理:前外交部長保羅·真蒂洛尼。
根據歐洲新聞台分析,真蒂洛尼的新政府將是義大利自1946年1月1日以來的第65屆政府。
相較之下,英國同期有 25 個政府。
那麼為什麼義大利的營業額如此之高呢?
倫敦拉夫堡大學義大利政治專家尼古拉·切洛蒂博士表示,義大利鼓勵聯合政府的歷史、造成內部衝突的政黨多元化以及該國相對年輕都是因素。
切洛蒂表示,20 世紀 90 年代初選舉規則的變化使義大利更加傾向多數政府。
數據證明了這一點:1946 年至 1993 年間,義大利經歷了 52 屆政府,這意味著每屆政府的執政時間約為 10.8 個月。
此後,包括真蒂洛尼在內,共進行了 13 次政府,相當於每 21.2 個月一次。
最新的高層變動是在馬泰奧·倫齊因憲法公投失敗而下台後發生的,公投本身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讓義大利政府更加穩定。
但切洛蒂聲稱,即使倫齊的改革成功,也無法解決義大利政黨擁有多個派系的事實。
「你可以給一個政黨很多席位,但問題是第二天他們不遵循[政黨]路線,他們很容易叛亂,」他補充道。
「此外,事實上,國家和共和國相對年輕,由於多種不同的原因,沒有穩定感和歸屬感。
「這個國家長期被外國佔領,所以人民必須適應每一個新的情況。這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我們的分析註釋
我們首先考察了 1946 年以來的義大利政府,並以比較的方式研究了英國、德國和法國。
令我們驚訝的是,法國的政府數量實際上比義大利還多。
然而,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戰後時期有關。在第五共和國成立前的 13 年裡,法國經歷了 27 屆政府,即每 5.7 個月就有一屆政府,而從 1959 年起,每 17.5 個月就有一屆新政府。
對於每個國家,我們都是從 1946 年 1 月 1 日開始計算,但德國除外,我們從 1949 年 1 月聯邦共和國成立之初開始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