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夢想過與活到60歲的未來的自己交談?
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MIT) 的研究團隊可能會為您提供最接近的體驗方式。
為此,他們使用人工智慧 (AI) 來模仿聽起來自然的對話。
他們使用 OpenAI 公司開發的流行模型 GPT-3.5,並向研究參與者詢問了一系列有關他們的生活、過去的經歷和願望的問題。
然後,該系統創建了“使用者的背景故事”,研究作者也稱之為“合成記憶”。
例如,使用者可能渴望成為高中生物老師。
人工智慧未來自我聊天機器人可以講述帶學生「實地考察當地自然保護區」的「難忘時刻」。
“未來的自我連續性”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了“未來的自我連續性”,這是一個行為科學的概念,它指出,那些感覺自己現在和未來的自我之間存在緊密聯繫的人更傾向於做出有利於他們長期福祉的決定,無論是財務上的,還是未來的。
「人類常常難以生動地想像未來的自己。英國華威大學行為科學教授伊沃·弗拉耶夫(Ivo Vlaev) 告訴歐洲新聞台:“這種限制可能會導致認知偏差,即所謂的'暫時貼現',從而導致人們優先考慮眼前的回報而不是長期的利益。
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創建的聊天機器人能夠減少時間折扣,其中包含經過修改的個人資料圖片,以向參與者展示 60 歲時的自己。
「當人們與數位時代的自己互動時,可以讓未來感覺更加切實和直接,從而縮短現在和未來的自己之間的心理距離,」弗拉耶夫補充道。
對於教授來說,聊天機器人體現了一種輕推或微妙幹預的理念,旨在以有益的方式指導行為,這可以透過使未來的自己與現在更相關來引導用戶做出更好的決策。
改善健康狀況
在一個預印紙尚未經過同行評審,麻省理工學院團隊在 344 名 18 歲至 30 歲之間的人身上測試了他們的應用程式。
他們觀察到,在與數位時代的自己交談後,“用戶的焦慮感有所減輕”,“負面情緒”或缺乏動力的感覺也有所降低。
儘管需要進一步研究才能了解更多結果,但弗拉耶夫表示,有效性可能取決於聊天機器人聽起來真實的能力。
「使用數位老化影像是一種巧妙的做法,因為想像未來的自己可以進一步增強連續性和現實感,」他說。
「然而,目前尚不清楚人們是否因為與未來的自己互動而做了任何不同的事情,改變了他們的行為,」弗拉耶夫指出。
研究人員在研究的道德考量部分指出,要注意人工智慧生成的內容,這些內容可能支持負面或有害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