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任的行動方式」:歐洲太空總署嘗試協助退役衛星重返大氣層

歐洲觀測衛星「風神」於 2018 年 8 月發射,其表現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

它已經遠遠超出了其在軌道上的設計壽命,其儀器阿拉丁已經發射了 70 億個紫外線脈衝來描繪地球風。

儘管其最初的目的是測試新技術的研究任務,但風神號已經非常成功,在其五年在軌壽命的大部分時間裡,它為歐洲領先的氣像中心提供了數據,並為顯著改善全球天氣預報做出了貢獻。

現在,隨著燃料幾乎耗盡且任務結束,歐洲太空總署(ESA)將把風神號帶回地球,他們稱之為「同類中的第一次」輔助再入。

如今的衛星在任務結束後要么完全燒毀,要么進行受控再入。

但風神號並不是為受控再入而設計的,因為這顆衛星是在 20 世紀 90 年代末規劃和製造的,當時的法規尚未制定。

歐空局希望進一步降低對人類或基礎設施造成傷害的最小風險,以便在空間碎片數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樹立榜樣」。

「在歐空局,我們相信這是負責任的行動方式。我們想證明它是否有效,或者至少可以嘗試採取一些措施來降低它傷害任何人或任何東西的本來就很小的風險,」歐空局風神運營總監伊莎貝爾·羅霍(Isabel Rojo)說。

她補充說,清理我們頭頂上不斷增長的空間碎片是歐空局目前的主要關注點之一。

「現在進入太空的機會非常大,而且非常開放。有很多星座正在發射,還有很多衛星。

「如果我們不以這種可持續和負責任的方式採取行動,這種情況可能很快就會失控。因此,每個機構和每個有權進入太空的公司都應該採取負責任的行動。這就是我們所做的我們正在努力樹立榜樣,不僅僅是用言語,而是用行動,」羅霍解釋道。

風神號在任務結束時已在360公里的高度運行,目前正以每天約1公里的速度返回地球,並且下降速度不斷加快。

一旦它在 7 月 24 日星期一達到 280 公里的高度,歐空局控制器將向衛星發送一系列命令,以操縱其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

從那裡開始,控制器將通過四個階段逐漸使太空船下降。

「我們將其高度降低到 250 公里,然後進一步降低到 150 公里,然後是 120 公里。很明顯,我們正在突破太空船設計的承受極限,」羅霍說。

航太局預計,在大約 80 公里處,大部分將在大氣層中燃燒。

但歐空局稱,其中一些(歐空局專家表示,20%或更少)將在重返大氣層後倖存下來,並於 7 月 28 日星期五降落在大西洋走廊。

歐空局風神號任務經理托馬索·帕里內洛(Tommaso Parrinello)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相信,我們能夠透過這項開創性努力取得成功,這將為現在和未來的太空安全和永續性樹立新標準。

從 2030 年開始,歐空局開發的每艘太空船都將是「碎片中立」的,這意味著一旦任務完成,它們將清除其寶貴的地球軌道。

有關此故事的更多信息,請觀看上面媒體播放器中的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