鎵和鍺是銀白色金屬,廣泛存在於各種電子產品中,例如半導體、智慧型手機、壓力感測器、電晶體和光纖,以及太陽能板、相機鏡頭和太空系統。
中國商務部引用“國家安全利益”週一說打算銷售含有兩種目標材料的產品的公司需要先獲得出口許可。
實際上,這意味著如果中央政府拒絕頒發許可證,該公司將被徹底禁止出口。
政府將把這些商品視為「雙重用途」物品,該術語描述了可用於商業和軍事目的的商品,因此需要額外的監管。
該部表示,這些規則將於 8 月 1 日起實施。
來自北京的意外消息讓布魯塞爾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因為它正值新一輪推動歐盟擺脫商業依賴的過程中。
這項雄心壯誌已轉化為《關鍵原料法案》,該法案於三月提出,為「戰略」稀土金屬的國內開採、加工和回收制定了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目標。
鎵和鍺都屬於「戰略」類別,因為它們被認為對於實現歐盟的綠色和數位轉型至關重要。
但要實現更大的獨立性並非易事:據估計中國控制著 80% 的生產鎵以及其中的 60%鎗,使該國在世界供應鏈中佔據主導地位。
歐盟委員會發言人週二下午回應稱,鎵和鍺「至關重要,它們對我們的行業至關重要,尤其是在戰略領域的使用,(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依賴單一供應商」。北京的決定,並指出內部分析正在進行中。
這位發言人公開對中國援引「國家安全」理由為這一意外舉動辯護表示懷疑,並敦促中國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將其貿易政策建立在「明確的安全考慮」的基礎上。
發言人表示:“委員會感到關切的是,這些出口限制與保護全球和平、穩定以及履行中國根據國際條約承擔的防擴散義務無關。”
發言人拒絕猜測可能的反措施。
新的爭端開啟了新的篇章日益激烈的技術競賽這使得美國以及歐洲(在較小程度上)與中國對抗。
華盛頓希望其盟友嚴格限製或徹底禁止進口中國市場的先進電子元件,以防止北京確保全球科技霸主地位並挑戰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
荷蘭成為今年早些時候第一個對中國採取果斷行動的歐盟國家,對荷蘭ASML公司獨家生產的半導體機械的出口實施嚴格限制。
這些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歐盟委員會設計其第一個經濟安全戰略,上週進一步擴大。
同時,越來越多的媒體報告表明,美國正在考慮對中國雲端運算服務和人工智慧半導體出口實施新的限制。
事件的巧合表明,北京願意利用其對稀有金屬的市場主導地位來報復西方盟友所實施的「政治化」貿易管制。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否認有任何針鋒相對的意圖,並為對鎵和鍺的限制進行了辯護。
「中國始終致力於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始終實施公平、合理、非歧視性的出口管制措施,」寧寧週二上午表示。
“中國政府依法對有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