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週:馬克宏有關台灣的言論揭示歐盟分裂

法國總統馬克宏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中國之行在歐盟引發了整整一周的爭議。

馬克宏對台灣的言論以及他對歐洲「戰略自主」的呼籲引發了爭議,因為他主張歐盟不要在台灣安全問題上成為美國和中國的追隨者。馬克宏上週訪問中國並會見國家主席習近平後,兩家媒體發表了上述言論。

他的言論並沒有讓華盛頓高興,也沒有讓一些歐盟同業高興。

儘管法國外交官本週將重點放在馬克宏後的損害控制上,但總統卻加倍強調了他最初的言論。

「法國支持台灣的現狀。法國支持一個中國政策,支持尋求和平解決局勢。這是歐洲人的立場,也是始終與盟友角色相適應的立場, 」馬克宏說。

「正是在這裡,我堅持盟友之間戰略自主的重要性並不意味著成為附庸。並不是因為我們是盟友,我們就一起做我們決定做的事情,我們不再有單獨思考的權利」。

同時,德國外交部長安娜萊娜·貝爾博克是最新一位訪問中國的歐盟高級政治人物。

她為馬克宏提供了一些支持,強調他「再次強調法國的對華政策一一反映了歐盟的對華政策」。

凱麗出局了

本週歐盟泡沫中的第二個大新聞是伊娃凱利 (Eva Kaili) 出獄。

這位希臘歐洲議會議員已成為席捲歐洲議會的腐敗醜聞中最知名的人物,她於週五出獄,她在監獄中度過了四個月的審前拘留。

這位四面楚歌的議員隨後被軟禁在她位於布魯塞爾的公寓裡,戴著電子手環。她需要隨時與當局聯繫,並定期接受聽證會以審查她的有條件釋放,週三出人意料地獲得了有條件釋放。

這位希臘歐洲議會議員於 12 月 9 日首次被捕,據報道她當場被捕,她的議會豁免權立即被取消。

這位 44 歲的議員隨後被指控參與犯罪組織、腐敗和洗錢,這些指控仍然有效。

她的被捕在布魯塞爾引起了震動,並引發了對一項現金換惠計劃的調查,該計劃涉及卡塔爾和摩洛哥據稱為影響歐洲決策而支付的“大筆”資金和“大量”禮物。

兩國均否認有任何不當行為。